宁波市“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成效显著

07.03.2016  20:31

为提高师生饮食安全保障水平,宁波市政府于2013年出台《宁波市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2013-2015年行动方案》和6个子工程方案,每年将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13年以来,教育部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加大硬件改造,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基层基础;财政部门加大学校食堂建设资金的财政支持力度;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示范创建,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城管部门加大对校园周边无证食品摊贩的查处力度。市及县市区人大加大对学生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先后将学生食品安全列入人大常委会食品“五放心一安全”和百万学生餐饮安全专项检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作进展情况。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732个,完成投资约4.8亿元;全市学校食堂大宗物资采购,统一配送、定点采购率由56%提高到93.4%;全市A、B级学校食堂比率由68.62%提升到88.91%,且全面实行“五常法”管理;全市累计制止取缔校园周边无证摊贩5000余起,全市共办理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违法违规案件382起,罚没款149.25万元,校园周边餐饮单位持证率提升到99.47%;建成省、市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183家,全市品牌超市进校园率达到82.3%;建成阳光厨房981家,占全市已建成餐饮单位阳光厨房总数的55.5%;每年定期组织全大市新生食品安全知识测试,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均在90%以上。省政府确定的各项指标都已超额完成,全市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情况明显好转。

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投入,强化基础建设。全市完成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改造项目732个,设立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完善改造提升专项资金,从市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设立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完善改造提升专项补助资金,对南三县、余姚市级经济欠发达乡镇(片),奖励额度为30%;其他地区改造项目,奖励额度为10%。全市累计补助奖励资金5000余万元;推进学校食堂以视频直播、可视玻璃隔断等方式展示食品制作过程的“阳光厨房”建设,不断提升学校食堂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校园行五个一”活动,通过“小手牵大手”等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是创新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帮扶指导工作机制,对于列入改造提升的学校食堂,以及校园周边新开办的小食杂店、小餐饮店,提前介入,上门指导,帮助其合理规划店面布局,积极推行“五常法”等先进管理方式方法;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鄞州、象山、余姚、北仑等地学校对于粮、油等大宗商品均采取政府或集中招投标制度,实行统一配送,一般主副食品实行定点采购制度,同时探索农校对接、企业和学校对接、基地和学校对接等多种采购模式,降低食品采购成本,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全面实行信息公开制度,设立由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工会干部、教师代表等组成的学校膳管会,行使对食堂的检查、监督、评议等职能;建立完善价格听证制度、满意度测评制度、工作质询制度等,促进学生食堂民主管理。对学校食堂服务外包提供商,实行“零租赁”制度。

三是科学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坚持“监管、规范、提升”三步走。加大对学校食堂日常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次,每年不少于4次,其中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一年不少于6次;多部门联合围绕春秋季开学、中高考等重要时段,定期开展以食品流动摊贩为整治重点的校园周边市容环境“净化”行动,开展以排查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严惩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校园周边“三多”现象为重点的“百日攻坚”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查严打无证食品设摊以及乱停车、乱占道等违法行为;将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改提升工作与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平安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县城等创建工作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示范创建带动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特色餐饮街建设,要求全市各校园周边餐饮单位积极推行“阳光厨房”建设、食安险投保、自主化管理等监管方法和手段;加大对订餐平台信息公开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网上订餐监管网络,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