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步向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迈进
身体不舒服,打开家里的电脑就能通过智慧健康系统远程请名医看病;孩子要请家教,打开智慧教育门户网,100万余个权威优质教育资源任你选;出门赶火车,打开手机上的“宁波通”APP等平台,地铁、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等各种方式的最佳出行方案就呈现在眼前;周末约朋友聚餐,通过室外的LED大屏或者手机屏幕查看拥堵指数系统,路上堵不堵、哪条路车流最少、哪里有停车位,这些信息一目了然……在宁波,这样的生活场景已经司空见惯,智慧城市建设的福利,正在不断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智能管家”。
这一切变化,始于6年前。2010年,宁波制定并出台了《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率先起跑。随后,宁波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5年行动纲要,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成为全国率先推出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
如今,伴随着一项项智慧应用体系相继落地,一个个智慧产业培育成熟,宁波逐步走出了一条“基础设施和资源整合支撑带动,应用和产业联动发展,制度和模式创新优化”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从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到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智慧城市领军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宁波正在向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迈进。
民生为先构建智慧民生应用体系
使智慧城市更具“获得感”
家住宁波江东区的陈老伯今年78岁,患有二十多年的高血压,还伴有肾功能减弱,前阵子,血压波动,出现多尿、疲乏无力等症状。由于出门就医不方便,陈老伯的儿子用电脑登上宁波云医院系统,预约了“高血压云诊室”的专家医生。约定时间一到,陈老伯坐在电脑前和专家视频,讲述完症状,在调阅陈老伯的健康档案并确诊后,医生开出了电子处方并将处方提交至“云端”。第二天,陈老伯家里收到了配送上门的控制高血压药物。
“以前每次不舒服,都要五六点就起床往医院赶,排队抢号,因为是慢性病,最后也都是检测血压开点药”。网上就医体验让陈老伯禁不住感叹,如今医生看病也高科技,太方便了。
作为宁波智慧健康体系的一部分,2014年9月,宁波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云医院”,去年3月,正式启动运营。它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咨询、网上诊疗、健康教育及健康干预等功能的远程医疗服务与协作平台。目前,“云医院”签约的专科医生、家庭医生已达1000多名,线上共开设了高血压、糖尿病、心理咨询等13个“云诊室”,实现了居民足不出户看云医、不出社区乡镇看名医、公共卫生“云路径”、健康自我管理等。
在跻身智慧城市建设领先行列的道路上,坚持民生为先,围绕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一直是宁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随着智慧民生应用体系的不断健全,一个涵盖“住、行、医、学、商”等方方面面的智慧民生大网逐步编织成型,宁波这座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因为智慧基因的注入,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为了缓解交通出行难,宁波智慧交通构建多种出行方式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体系,依托“宁波通”平台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出行方式对接、客运购票、停车诱导等二十多项便民服务,大大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效率。今年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宁波交通拥堵指数名列48位,比去年下降了12位。截至2015年底,“宁波通”累计下载量已达150万,注册用户60万,日均使用量突破30万。
智慧教育则整合空中课堂、终身学习和数字化阅读三大应用,打造统一的智慧教育学习平台,搭建统一资源中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根据《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以“政务云”为智慧城市“核心大脑”
打造宁波特色的“云上政府”
大数据时代,政府的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也需要更多地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宁波以“政务云”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大脑”,让云计算模式赋予政务以智慧,打造了具有宁波特色的“政务云”发展模式。
“十二五”期间,宁波以“政务云”为智慧政务“核心大脑”,初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各种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和应用。同时,从基础设施支撑、共享数据处理、公共平台服务三个维度全面构建智慧城市的“政务云”服务能力。
宁波率先建成的市“政务云”计算中心不仅是各部门应用系统的容器,更是各应用系统共享数据的“超市”和“加工厂”。目前,中心已搭建完成政务网站群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平台、政务数据统一架构平台等公共基础应用平台,形成了集中服务的模式。同时,已采集了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宁波市公安局、宁波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8个部门的数据,梳理包括法人基本信息、常住人口信息、流动人口信息、房屋信息、育龄妇女信息、党员信息等33类数据资源,数据记录总量约3251万条。这些汇聚在“超市”中的数据,经过统一数据架构平台关联分析“加工”处理后,形成了约6683万条数据记录。
依托“政务云”计算中心,宁波逐步建立了统一数据共享开放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务数据统一部署,基础数据统一集聚,应用数据初步挖掘,主题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共享”的政务数据生态体系。
截至2015年,宁波市“政务云”已入驻单位30个,其中市级部门19个,县(市、区)政府11个;布置了530多台虚拟服务器,云资源使用率已超过85%,已使用和测试系统超过85个。为了保障云服务模式有效运营,推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大协同,宁波不断破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机制创新,为各个部门提供“拎包”入驻的一站式服务,使各个应用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从此轻装上阵。
据测算,自宁波城市“政务云”启动至今,已直接节约市财政建设资金约5000万元,后期运行维护经费每年节约1000万元。随着“入驻”系统的单位不断增加,集约化建设的节省效果越发明显,更将带来全市政务数据的“沉淀”和交换体系的建立。
以“中国制造2025” 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
打造智能经济产业新引擎
突出产业带动,推动信息经济不断融合创新,实现应用和产业联动发展,是宁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路线图。几年的实践中,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智慧产业发展动力和红利不断释放,信息经济核心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互联网+”新业态不断探索升级。而伴随着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智能经济更是成为新的发展引擎,为宁波经济在新常态下振翅高飞添注强劲的动力。
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宁波汇聚了丰富的科技智慧,孕育了活跃的创新基因和成熟的创新土壤,具备信息经济、“互联网+”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先发优势。今年上半年,宁波全市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73.8亿元,实现利税63.7亿元,同比增长28.1%;舜宇、均胜入选“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名单”,光学电子、光电通讯、智能LED、汽车电子、电力电子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保持高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宁波全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27.25亿元,同比增长21.11%,拥有上市企业26家。围绕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创建和推进,集成电路、物联网、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速布局,智能经济成为新引擎。制造业智能化、进出口贸易电商化、物流业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2015年,宁波的两化融合指数80.95(浙江指数),居全省前列,全市拥有国家级贯标试点企业13家;跨境电商交易额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港口物流实现在途可视、资源交易、智能订仓、智慧供应链等服务功能,宁波“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价指数”登录波罗的海交易所。
大数据,可以说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近日,宁波市政府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大数据发展,为智能经济等新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到2020年,宁波将全面构建起以城市大数据发展为核心,以涵盖城市规划、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智慧城市综合应用体系为导向,以智慧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为引擎,以泛智能安全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发展体系框架。
根据相关规划,“十三五”期间,宁波将抓住“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重大机遇,以智慧应用和智慧产业并举发展为主要路径,打造“数据驱动、业务协同、产业融合、应用升级、信息安全”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态系统。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让城市治理更现代、运营更智慧、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