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积极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宁大模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宁波大学整合资源,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加强顶层设计,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6425计划”
一是实施双组长制的一把手工程,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十年大计。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综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规划,并作为省重点高校建设重要内容。实施双组长制的一把手工程,成立以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创新创业工作放在服务学校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学校明确提出创新创业“6425计划”,即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人数超过60%,参与学科竞赛人数超过40%,参与创业实践人数超过20%,创业率达到5%。二是成立创新创业学院,通过五大机构协同和校院两级联动推进创新创业工作。2015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由校长担任院长,整合各单位力量,构建五大机构协同和校院两级联动的工作机制,系统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三是凝聚全校之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保障。在资金保障方面,每年投入经费稳步增长,2017年投入达4756.73万元。在制度保障方面,把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计入教师工作量,列为职称评聘的条件;建立学校各类专利、技术的转让、入股机制;在学生奖学金设置中加强创新创业的导向和获奖比重;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在场地保障方面,宁波大学1986创梦园占地4000多平米、可入驻60多家学生创业企业,此外,学校在10各学院成立了校级创新创业驱动中心,总面积接近6000平方。
二、深耕第一课堂,建设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建设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推行探究式教学方法改革。于2006年制订《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全面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完善课程结构,形成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以及专业方向模块组成的新“平台+模块”课程体系。2009年推行探究式教学方法改革,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二是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率先使用混合式教学。学校的KAB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有10余年历史。2015年起,学校研发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启动新增20门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和3门创新创业通识核心课程的建设工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率先使用在线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引进14门通识在线选修课程,并于2016年开展《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试点工作。从2018年起,创新创业课程将正式纳入必修课。三是优化学业指导管理,推广多元评价机制。制定《宁波大学关于切实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推广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年限最长为六年。整合地方企业资源开设创业班,设立16个学分,可顶替通识选修一般课程、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学分。四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现“第一课堂实践化、第二课堂学分化”。学校2007年起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规定每位学生修满4个学分才能毕业。五是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区,形成“递进式”实践教育新模式。出台《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学生培养办法》《宁波大学创业班学生培养办法》等文件,明确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区,对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分层分类分阶段递进式培养。每年招收100名左右的创新创业特长学生,创业班学生创业实践率达100%,创业率达50%以上。六是实施“双百导师”计划,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培养。积极实施校内校外“双百导师”计划,建立校内校外导师百名师资体系,2017年校内导师新增至232人,校外导师新增至377人,全年有113余位老师参加省级以上创业导师培训。学校还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近10年在《中国高等教育》等学术刊物发表创新创业相关学术论文、出版著作74篇(部),主持承担浙江省教育厅等创新创业相关课题百余项。
三、立足“三平台+三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指导服务质量
一是建立以宁波大学1986创梦园为核心的创业孵化平台。于2006年成立大学生创业园,2011年创业园获批宁波市市级大学生创业园,2012年被列为宁波市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宁波大学分园,2016年升级为“宁波大学1986创梦园”。建立校外实践孵化平台,与镇海国家大学生创业园等合作共建。二是打造实验中心+实验项目互为融合的创新实验开放平台。学校拥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70个,建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12家省级校内实践基地,“宁波大学—浙江华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281家校(院)级校外实践基地。2007年起,学校实施《创新性开放实验项目》建设;到2016年,已建成创新性开放实验项目305项,全校每个学科性学院均有创新性开放实验项目供学生选修。三是构建项目+竞赛多维度互动的创新成果培育孵化平台。学校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级学生科研项目体系。其中,校级以上项目每年超过600项,参与学生超过3000人。同时,建立“以赛促创、以赛带练”的创新创业成果培育平台,通过“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挖掘选拔有潜质的创新创业项目。四是建立以创新创业驱动中心为载体的创新创业转化体系。围绕现代海洋学、电子信息通讯和生命健康三大学科群及地方产业特点,通过建设创新创业驱动中心,形成校院两级驱动孵化工作体系,充分促进专业学科创新与创业项目的互融转化,提高创新创业转化率。建成包括“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创业驱动中心”、“宁波大学海创园创新创业驱动中心”等在内的10个创新创业驱动中心。五是开展递进式分层分类的实践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对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分层分类分阶段递进式培养,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分为意识激发、实践训练、培育孵化等三个培养阶段,并针对不同培养阶段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提供相应的分层分类分阶段指导与服务,形成递进式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模式。六是构筑“宁波帮”精神特质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体系。以“爱国爱乡、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宁波帮”精神是宁波大学特有的育人文化,全校师生深受感染和激发。学校先后成立宁波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协会、KAB创业俱乐部、宁波大学创业联合会等30多个校院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组织,举办“创未来”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家进校园”品牌活动等创新创业活动,形成良好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宁波大学在十多年的探索中形成了宁大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在最新的“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第21位,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三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金奖2项,银奖6项,铜奖1项,两次荣获“先进集体奖”,三届成绩均排列浙江省省属高校第一位;在“挑战杯”赛事中,2012年与东道主同济大学并列全国第一,连续五年蝉联“优胜杯”,获此成绩的全国高校仅6所,是唯一一所非985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