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社会实践工作课程化、基地化、品牌化

17.07.2015  23:47

今年,宁波大学以“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为实践主题,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原则,继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化与实践主题专项计划,全面巩固实践基地的常态化。目前,全校已有6120名本科生、研究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课程化。学校从2011年起施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从本科生思政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用于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与调研,为每支实践团配备2名指导教师,其中1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指导实践调研、1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或学科专业教师作为实践带队教师。4年来,宁波大学20000多名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化”实践教学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的一种延伸,是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的一种拓展,也是大学生人生价值展示的一个舞台。

基地化。一是结合专业、行业特点,建立行业性实践基地,如法学院与宁波市检察院、江北区司法局、海曙区人民法院等共建基地,医学院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第一医院、宁波第二医院等多家医院共建基地。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实现校地合作共建。学校与地方政府、县市区团委根据学生特点、基地项目所需,形成明确的实践项目,通过签订《学生创新项目合作备忘录》汇聚社会、地方政府多方资源,明确基地定位,发挥基地优势。2015年已与江北团区委、江北区慈城镇、鄞州区瞻岐镇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了《学生创新合作项目备忘录》,

品牌化。2015年5月宁波大学团委组织开展了首批“社会实践品牌项目”申报工作,17个项目进入培育阶段。其中既有“法律大篷车”“健康直通车”等由日常公益活动延伸而来的实践内容,在时间的考验中历久弥新,也包含如“EYE假日关爱行动”等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优秀实践团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批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将结合学院学科特色、依托稳定的实践基地,着力打造不断推进的实践活动创新点,推动社会实践品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