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八度来甬 与宁波因缘殊深 弘一法师翰墨展今起展出

29.04.2018  19:01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意韵深远的《送别》曾伴随了很多人的青春岁月,也让我们记住了创作歌词的人:李叔同。

  他有个更为人熟知的称呼:弘一法师。这位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艺术家、一代高僧,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和艺术作品,在他多年的云游生活中,曾数度来甬,与宁波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天起,《甬上留香——弘一法师翰墨展》在宁波博物馆一楼开展,这是浙江省内到目前为止展出作品最多、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弘一法师书法展,展览共分云水有痕、翰墨留香、鸿雁往还、前尘旧影、传世典籍五大版块,通过对弘一法师书法、手札、书籍等实物的梳理与展示,钩沉出弘一法师在宁波的这段历史,以纪念这位不世出的文化巨人。

  弘一法师其人

  林语堂曾说过:“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字息霜,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游学日本,学习美术、音乐,归国后担任过编辑、教师。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奇才和通才,是当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弘一法师前半生倡导美学育人,后半生致力于拯救心灵,他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他终生追求无上的精神境界,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也引发了世人无尽的探究与传颂。

  他曾八次来甬,与宁波因缘殊深

  弘一法师在其晚年撰写的《地名、山名及寺名、院名略考》中提到“明州,即宁波,来往暂住,未尝久居。

  记者了解到,从1924年至1932年九年间,弘一法师至少八次来宁波,曾驻锡于宁波七塔寺、白衣寺、天宁寺、观宗寺、延庆寺等寺院,还曾涉足于慈溪、余姚、镇海、奉化等地,更在慈溪金仙寺、五磊寺、伏龙寺驻锡达三年之久,在这里留下大量作品,在宁波近代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璀璨的一笔。

  他与宁波的这份因缘,主要源于宁波的一所学校——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今宁波中学)。因为法师一生中最亲近的两个人——挚友夏丏尊、弟子刘质平,都曾经是这所学校的教员。

  第一次来到宁波,弘一法师只驻留了短短的四天,他的好友、中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夏丏尊在文章中回忆当时弘一法师的吃穿住行全般简陋,但不管是吃白菜、破铺盖、下雨天穿木屐走路,在弘一法师口中都成了“很好的”,由此夏丏尊感慨“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如实观照领略,这才真解脱,真享乐。

  展览中展出的大量宁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照片,以及弘一法师在宁波期间使用过的手杖、怀表等遗物,通过各种存留,真实地还原了弘一法师在宁波的经历与作为。

  多数作品首次宁波展出

  书法,是弘一法师一生中用心最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项艺术。他在宁波的几年,正值其五十初度,是他书法创作的一个高峰,传世作品数量多质量高,是确立其个人风格的重要时期。

  从1930年至1932年间,弘一法师在慈溪驻锡近三年时间,在此期间完成了《华严经集联三百》、《清凉歌》等著作,更在1932年驻锡伏龙寺时,进入前所未有的书法创作高峰,完成了《佛说阿弥陀经》十六屏、《格言别录》一百二十幅和对联一百余对,作品之精美、数量之巨大,堪称弘一法师书法创作的一个黄金时期,其平淡冲逸、朴拙端严的独特面貌开始确立,直至成为后世禅书的典范。

  在本次展览中,绝大多数书法作品都是首次在宁波展出。其中,宁波市民还能看到弘一法师一生中尺幅最宏伟的作品——《佛说阿弥陀经》十六屏。这是弘一法师于1932年、其父李筱楼先生120周岁诞辰之际,在慈溪伏龙寺创作的作品,当时共计用了十六天,一天一幅,最终完成了这一书法作品。这套作品每幅高146厘米,宽48.5厘米,共16幅。弘一法师的弟子刘质平一生都把这件作品带在身边,经历了日寇和盗匪的种种惊险,完好保存至今。2004年,由刘质平的长子刘雪阳捐赠给平湖李叔同纪念馆收藏。此次在弘一法师出家一百周年之际,这件作品重回它的创作地宁波展出,意义重大。

  展览将持续至5月27日,免费对公众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