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发布鱼山乌龟山遗址考古成果
先民不会知道,他们几千年前的一个微笑,让今天的我们依旧心动。在宁波镇海鱼山、乌龟山遗址,出土了一件刻画神秘笑脸的陶耳,似乎向我们传递着先民乐观开朗的精神风貌。3日,宁波镇海区发布了“鱼山乌龟山遗址”考古成果,为宁绍平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人地关系与谱系研究等构建了新的坐标。
2010年夏天,一位名叫陈宏的村民在鱼山脚下发现有散落的印纹陶片。小小发现激起波澜,考古专家先后确认此处有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史前文化遗存,并在距鱼山不远处新发现了乌龟山遗址。
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考古部门对鱼山遗址分别实施了两期共4300平方米的抢救性发掘,并对乌龟山遗址进行了小面积试掘。
发掘情况表明,鱼山遗址地层堆积深度约为1米至2.5米,可分为九层,由早及晚分别属于史前、商周和唐宋3个不同的时期,其中的史前文化遗存又可以细分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两个阶段,每期之间有着明显的自然淤积层相隔,堆积特色十分独特;乌龟山遗址文化堆积则相对比较单纯,试掘时仅发现有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存。
距今约6500至4300年前的史前时期,鱼山和乌龟山一带林木葱郁,水草丰美,气候温暖而湿润,人们择此定居,繁衍生息。一具颇为珍贵的古人类下颌骨的意外发现,让我们有缘一睹鱼山先民的面容。
鱼山遗址地层从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时期,再到商周、唐宋时期,有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说明遗址所在地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繁衍。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说,这为研究宁波滨海地带第一代人类的活动、聚落的出现、滨海区的早期开发及人地关系的建构提供了非常好的实物资料。
鱼山遗址是迄今所知距离现在海岸线最近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之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云飞介绍说,鱼山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河姆渡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的内涵,还可提供深入研究河姆渡文化一些尚存争议问题的实证素材,诸如社会经济形态、稻作生产方式、农业生产力水平等。
而到了距今约3500至2200年前的商周时期,鱼山和乌龟山一带的生存环境与生活面貌发生了悄然改变,乌龟山遗址已经无人居住,鱼山遗址则进入了又一辉煌鼎盛期。在鱼山遗址局部发掘出一处聚落生活区,发现了排桩、汲排水沟、自然冲沟食物储藏坑、蓄水取水坑、垃圾填埋坑等遗迹现象230余处;鱼山先民新创烧出质地坚硬、造型优美、纹饰多样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浇铸出了坚固耐久、尖锋利刃的铜质生产工具与武器,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
唐宋时期,是鱼山一带又一个人类活动相对较为频繁的时期。出土的越窑青瓷有碗、钵、碟、盏、罐、瓶、器盖等,为我们真实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片段。
如今,一件件穿越时空而来的遗物放在眼前,先民的智慧让我们叹为观止。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结华说,鱼山、乌龟山遗址为我国滨海地区史前时期的人地关系、环境考古研究提供了标本范例,也改写了镇海区域的历史,将其文明的源头追溯到了距今6500年前遥远的河姆渡文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