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勇立潮头锻造“名城名都”
今年大年初一,宁波舟山港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沐浴着新春第一缕阳光,“中远安特卫普”轮靠泊码头,开始进行装卸作业。1月份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4.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9%;货物吞吐量完成8247.7万吨,同比增长5.8%。货物吞吐量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的宁波舟山港,迎来又一个“开门红”。
同样在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宁波演艺集团跨越万水千山,把一台台充满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演出送到克罗地亚等欧亚四国。《十里红妆秀》呈现中国江浙地区延绵千年浓缩的婚俗文化,《水墨天一》展现亚洲现存最古老藏书楼天一阁的神韵风采……这些精品文艺把东方文明的种子播撒到了异国他乡。
国际港口、东方文明,这两个“关键词”深深刻进了宁波的城市气质里。
审视宁波,当前正处于激流勇进的追赶跨越期、发展动能的集成发力期、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期、城乡一体的加速融合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中央和省委对宁波发展寄予厚望,勉励宁波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全市人民对宁波发展充满期待,希望宁波成为发展质量领先、生活品质领先、文明程度领先的城市。
使命在肩、责重如山。刚刚闭幕的宁波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定下来宁波面向未来发展的崭新目标:“围绕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这一总要求,大力推进产业高新化、城市国际化、发展均衡化、建设品质化、生态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努力打造东方文明之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
瞄准“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宁波承接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多个国家战略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深水区”的改革创新之路;
过去的一年,宁波成功承办了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中东欧博览会、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等会议,一次又一次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
过去的一年,宁波都市圈正式列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全面启动,金甬铁路正式开工,宁波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周边城市合作共赢;
过去的一年,宁波完成了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不仅带来了城市框架的深度调整,而且将有效激活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
一串串数字,一项项荣誉,是宁波砥砺前行留下的的坚实脚印,也是宁波扬帆远航擂响的铿锵鼓点。
作为浙江“双城记”和“一体两翼”中的“一城一翼”,宁波是浙江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圈的核心区,是浙江对外开放的主门户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高地,是浙江城市文明的标杆。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奋进、拼搏奋斗,努力朝着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基本”的目标奋勇前进。
五年的耕耘,宁波交出了一张傲人的成绩单。
较之5年前,宁波的地区生产总值从6075亿元增加到8541亿元,人均GDP跃上1.6万美元台阶;财政总收入从1432亿元增加到2146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100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居全球港口第一位和第四位。
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供到47.2%、41.2%和17.3%,成为全国首批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宁波。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乡村美丽经济,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加快,成为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宁波建设的“蔚蓝智谷”,人才总量突破200万人。宁波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跻身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榭开发区实现管理体制调整,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浙江“千人计划”产业园集群效应显现。
当前之宁波,机遇和挑战并存。
展望全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而宁波本身也正处于激流勇进的追赶跨越期、发展动能的集成发力期、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期、城乡一体的加速融合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冲刺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任务在肩。此次,宁波确立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奋斗目标,是市委着眼发展全局、深入调研思考、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谋划研究慎重作出的战略决策。这是贯彻国家战略的重要之举,是聚焦浙江方位的题中之义,是实现宁波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顺应全市人民期待的郑重之诺。
“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这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宁波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景,是历史赋予宁波的神圣使命。新一届宁波市委领导班子信心满满:“我们将深入推进‘六化协同’战略,聚焦聚力‘名城名都’,勇立潮头、勇争一流,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
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
宁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唯一的出海口。港口是宁波发展的生命线,引领宁波从河口走向港口,从内河走向大海,从东南一隅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历届市委、市政府接力推进,孜孜以求,带领团结全市人民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成绩斐然。
2016年12月19日,随着停泊在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的“中海釜山”轮完成2500标准箱装卸作业,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一举突破9亿吨,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这是宁波舟山港继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准箱后,取得的又一突破。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后,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升至全球第四,港口经济圈建设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规划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航海日论坛落户宁波,成为全国首个“全港创卫示范城市”。
如何使宁波的港口优势与开放优势、制造业优势、民营经济优势叠加联动,加快推动国际港口名城建设?
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走出独辟蹊径的新路子:全力争创国家级梅山新区“大平台”,打造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圈“两个大圈”,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和港航物流服务中心“三大中心”,狠抓“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浙东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大载体”,实现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大跨越大提升。
国家级梅山新区发展定位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重要功能承载区、港口经济圈核心功能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门户、智能经济发展示范区和高端港航物流服务集聚区。
港口经济圈,是要把宁波的港口资源和开放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港口圈辐射力,比如,全力支持宁波舟山港创新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统筹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打造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建成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航运服务基地、大宗商品储备交易加工基地和港口运营集团等等。此外,港口经济还要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比如,高起点推进一批国别产业园建设,整合提升现有开放平台功能,下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领先企业、国际创新型企业,引导鼓励浙商甬商加快总部回归、项目回归、资本回归、技术回归、人才回归等等,从而加快建设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使宁波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样板城市。
宁波都市圈,是要积极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气魄、更高的品位,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都市。比如,构建都市圈城际协同发展机制,落实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完善甬台舟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市场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主动接轨上海大都市圈,加强与其他都市圈的战略合作。树立大统筹理念,启动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多规合一”。顺应城市转型发展新趋势,构筑“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的市域空间格局。推动“东集聚、南融合、西开发、北提质”,增强中心城区极核功能等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波所要建设的国际港口名城,是宁波舟山港世界强港地位确立,创新发展动能强、城市极核功能强、高端要素配置能力强的港口名城;是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圈互动融合发展、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地位凸显的港口名城;是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发展水平比肩国际同类城市,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港口名城。
“从国际发展经验和宁波实际看,必须促进港口与产业相融合、港口经济圈与宁波都市圈相融合,使宁波成为我国集聚配置国际贸易、港航、物流等资源的战略高地,争取早日跻身国际港口名城。”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农贵新表示。
努力打造东方文明之都
如果说,建设国际港口名城,侧重于物质富裕,提升城市的硬实力,那么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则侧重于精神富有,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2014年,绵延11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宁波首次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2015年,中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的它山堰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16年,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取得重要进展,天童寺、保国寺、永丰库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正式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名单。
文化是城市的“遗传密码”,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昨天的辉煌、今天的财富、明天的希望。宁波拥有7000年文化史和1200年建城史,这些文化的基石正酝酿出城市发展的全新动能。今年的市党代会,宁波明确提出打造东方文明之都,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宁波未来的机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波所要打造的东方文明之都,是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和谐共生,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交相辉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外先进文明成果相互交融的文明之都;是经济发展品质、城市人文品质、公共服务品质、生态环境品质整体提升,人民群众共沐文明之光、共享文明成果的文明之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全面提升,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互促共进的文明之都。
2016年,宁波迎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30周年。这一年,宁波又荣膺“东亚文化之都”称号。一年中,宁波以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影视之城建设为抓手,推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向世界展现了宁波的文化气质、文化氛围、文化实力。
去年8月,以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针对供给主体单一、覆盖人群狭窄等短板,宁波率先推出“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计划用4年时间让80%的市民在艺术知识、艺术欣赏、艺术技能、艺术活动四方面有一“艺”之长。“一方面是市民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一方面是现有文化艺术机构接纳量、受益面远未饱和。如何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有效对接供需两端,是‘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出发点。”宁波市文化馆负责人表示。依托“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持续推进,宁波市民知晓、欣赏、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氛围日渐浓郁,中小学生、特殊群体的文化艺术需求也得到满足。截至目前,宁波共投入财政资金500余万元,受益群众超过10万人次。
城市文化需要用产业去支撑。宁波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扶持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实施“文化+”行动,促进文化与制造、金融、科技、信息、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宁波文创港、宁波音乐港等平台建设,办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让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文明是城市软实力最精确的“标尺”。宁波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构建全区域高水平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如今天的宁波已大力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擦亮“爱心宁波·尚德甬城”品牌。完善宁波好人、最美宁波人、道德模范评选机制,挖掘宣传身边的“平民英雄”和“最美人物”,构建现代志愿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着力促进乡风文明。
从全身心服务社区居民的“小巷总理”俞复玲在2015年成为宁波第一位全国道德模范,到去年陈淑芳家庭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殊荣、五代守望灯塔的叶中央家庭获得“感动中国”提名,宁波人的道德光芒,辉映着文明城市创建的脚步,一次次点亮了城市的星空。
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来自这座文明之城每一个人的文明实践,如涓涓细流汇聚成了2015年第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崇高荣誉。在朝着具有独特魅力、独特韵味、独特优势的东方文明之都的征程中,宁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把握新方位、践行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努力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宁波号”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