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众创空间为创客提供"保姆式"服务 创意轻松变产品

10.11.2015  23:36
宁波中科院创客空间用众筹模式生产的森里空气杯。

   浙江在线宁波11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董洁 编辑/马丽红) “创客们只需要带着创意来,我们能在两三个月内帮他们将创意变成产品,并投入市场销售。”宁波中科院创客空间的负责人自豪地告诉浙江在线记者。

  今年以来,洋溢着“创客文化”的一大批众创空间在宁波开花结果,集聚着高端项目的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千人计划”产业园……到目前为止,宁波市授牌成立的众创空间、创客服务中心共27家,光是登记在册的创客就有5300多名,创业导师600多人,创业创新的氛围非常浓厚。

   森林空气杯在服务众筹中诞生

  在宁波高新区的中科院创客空间,一只小小的车载智能森林空气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它的设计者是海归“创客”胡积献。森林空气杯相较于普通空气净化器,优势在于车载和智能,它可以通过App提前15分钟为车主开启,“尤其上下班时间,刚坐进车里的时候,空气是最难闻的,如果你提前开启森林空气杯,一坐进车里就能呼吸上清新空气。”胡积献说。

  森林空气杯让人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有它的诞生过程。

  “把一个创意变成产品需要很多环节,包括生产、包装、推广等等。但一个创客并不具备这么多资源,按照以往,创客要去找生产商、找设计公司,花钱来购买这些服务。但在创客空间,我们已经为创客找好了整个流程的合作伙伴,并且所有的服务不需要购买,而是通过众筹的模式,由我们和合作伙伴提供生产资源和服务,产品卖出去后各个服务的提供者再按一定比例分成。”宁波中科院创客空间的院长黄晁给记者打了个比方,比如为产品做模具的企业,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先不收钱,等产品做成了,卖出去之后再收取分成。

  “这种众筹模式不仅能降低创客的成本,服务提供商也可以更认真地加入产品创造过程。”黄晁说。目前创客空间围绕宁波产业升级结合,正在培育的创客团队有近40个,正在通过开放协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珍珠汇”创客空间每周为创客组织沙龙。

   全新众创氛围加速市场成果转化

  除中科院众创空间外,在整个宁波还有20多家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位于镇海区的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珍珠汇”众创空间,与洛可可、太火鸟、天使街、柴火创客空间等国内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形成项目孵化和产品落地的服务链,在园区打造出全新的创业生态和氛围。

  初创企业是园区主体,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使企业聚集效应凸显。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叶秀贝告诉记者,园区已集聚设计服务、软件服务、信息服务、动漫游戏、智能硬件等七大类企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园区,不仅方便大家创意碰撞,资源互补,而且一个创意出来后还可与相关企业迅速形成方案,转化为市场成果”。

  叶秀贝说,服务平台能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这是园区吸引企业入驻的一大优势。比如中小企业普遍有融资需求,园区的金融服务平台和多家银行、基金、风投公司合作,政府注资1000万元,可撬动社会资本至少20倍,很多不能提供担保的贷款企业就能解决融资这一燃眉之急。

  “在双创的浓郁氛围下,宁波创新型企业梯队规模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保持稳步增长。”据科技局副局长陈建章介绍,今年以来,宁波新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1848家,358家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公示名单。前三季度,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53.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7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6%,较同期规上工业企业分别高出4.3、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