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宁愿回国撸串也不愿留在美国

26.05.2015  14:57
  留学杂志讯 我即将从一所美国一所还不错的学校毕业,虽然学习的不是什么“计算机科学”之类的万金油专业,但是想要找到一个可以糊口的工作还是不太困难。但是,毕业之后,我还是毅然决然地打哪里来,回哪里去了。此举遭到了不少亲戚朋友的质疑,我决定今日一改往日“懒得理你“的态度,一一作答。

   回国,意已决

  提纲挈领地说,我想要回国,就是因为我在国内爽快不憋屈,而我作为一枚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最讨厌的就是憋屈。此话一出,总有人会质疑我,毕竟在国内的舆论环境,如果说”活得一点不憋屈“恐怕还是有点夸张之嫌。

  如果我们把自由简单地理解成”我想要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免有点肤浅。在我们说”自由“的时候,就假设了我们说的话有人听,有人在乎。不然, 在独自一人的小黑屋里呓语,只要音量不吵到邻居,岂不是说什么都是”绝对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是有意义的吗?容许我夸张地说,中国人在美国的自由就有点像一个人在小黑屋里呓语。

   1. 佐证:

  李银河、王小波与王思聪

  王小波和李银河夫妇早在三十年前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当被问到两个人明明可以在美国(注意,三十年前的美国和国内就生活条件来说不可同日而语)度日,为何要卷铺盖回国,李银河说了一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在美国,你是想要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没人听;在中国也许只能说几句话,但是每句话都有回响。

  当然了,李银河在国外是一所公立大学的研究员,也是个无名小卒;在国内,随便说几个观点,都可以“上头条”,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丈夫王小波更是一代才子,《黄金时代》给无数青年(比如我)进行了“自由”启蒙的同时,也完成了半吊子“性启蒙“。如果不提李银河王小波这些上个时代的人,那么就拿王思聪为例,他在英国估计也是无名小卒,最多可以获得“全球最优秀华人青年”之类的莫须有奖项,但是如果想要参加Oxford Debate Union(牛津辩论会)这样的英国人霸占的小团体,还是很困难的。但是,回到中国,他在微博上随便发个感慨,无论是今天买了个普普通通的电脑桌,还是没事闲着拧一拧某餐饮集团的屁股,都能引起尖叫一片。

   2. 码农=“八国联军”

  你甘心就这么打一辈子工?

  当然,大多数留学生最多是“泯然众人矣”,影响力终日不可和大V相比。

  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的留学生,我们只要看看美国留给我们的工作机会,便可以了解到美利坚为我们安排的”位置“。

  如果在美国念书,最容易获得的位置就是软件工程师。曾经有在美国做码农的哥们戏谑道,公司里的技术团队总让人觉得是“八国联军”。所谓八国联军,通常都是来自印度、中国、斯里兰卡、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人。

  一方面这和美国人不愿意念理工科专业,加上公立学校基础数理基础差有关,一方面是美国的移民政策往往只偏向于体力劳动者(往往以拉美裔为主)或者理工科技术移民——两者都是本土美国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码农的工作虽然薪酬丰厚(以至于很多百度腾讯的高级程序员纷纷为了这份薪酬人肉翻墙),但如果想要成为公司的管理层乃至决策层往往比在中国困难很多。毕竟,中国同胞交流结社乃至纵横捭阖的方式和美国人乃至印度人都大有不同,而管理层往往被后两者把持,造成了不少作为技术大拿的中国人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却拿不到应有的小红花。

   3. 勤奋比不过“会哔哔”

  很不幸,美国基本还是白人说了算

  念书的时候,就经常听到中国同胞抱怨美国队友“就会哔哔”,即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具体到写代码乃至写文章,全部都是中国人一手包办。但是,偏偏人家在向教授展现成果的时候发动了“哔哔”的功力,恨不得让人以为全部任务都是他一人完成的。这种在中国恐怕会造成”再也没朋友“的行为,在美国却容易成为晋升的契机。

  而往往靠”实干“取胜却不会表现自己的中国人,在团队中被变成了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没有任何奖章的边缘人。什么?你想要在美国成为脱口秀主持人?你想要成为政治家?你想要成为每天出现在媒体上的人?不谢,请一边站着去,虽然常青藤学校有着将近20%的亚裔比例,但是如果打开电视,每天“瞎哔哔”的往往都是白人。参选总统的往往也都是白人,当然最近也出现了不少拉美裔,不过还是不见亚裔的踪影。

  美国人关于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就是“聪明努力”但是“缺乏领导力”,很多人都认为亚洲人天然地不关心政治,也天然全无社会责任感。这完全是一派胡言,因为如果看过财富500的榜单,中国人的公司总有那么几家身居前位,而阿里巴巴也刚刚成就了史上最大的IPO,当了一回美国人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