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错了家长管,生意“踩线”该谁管?

28.10.2015  07:03

孩子瞒着父母在报刊亭买下近千元游戏充值卡

家长“组团”讨说法未果后报警“维权

不少报刊亭都存在向未成年人出售游戏充值卡的行为。

孩子穿着校服,拿着几百元钱来买游戏充值卡,你怎么好卖给他的?

这一幕发生在景昙路某报刊亭前,110民警赶到时,胡女士夫妇正领着穿校服的儿子在向报刊亭老板“维权”:一次性花这么多钱买游戏充值卡,这和孩子的年龄及行为能力不符,老板怎么能做这样的生意?

“组团维权”:退卡还钱

事情发生在上周一下午。起初,胡女士向老板讨说法未果,便选择了报警。

四季青派出所民警赶到后,老板同意将尚未使用的游戏充值卡收回,并退钱给各位家长。

胡女士拿到退回的400元后告诉民警,自己的孩子正上小学三年级,最近迷上了一款叫做“穿越火线”的线上游戏。背着父母,孩子前后花了近1000元,在报刊亭老板处买了游戏充值卡。由于钱包里总是少钱,胡女士这才发现孩子偷偷买游戏充值卡的事情。

我儿子一次性就买了400元,另外一个同学也一次性买了500元,每次买的都是100元面值的卡。”胡女士说。

记者曾按胡女士的指引,前往报刊亭,发现报刊亭已停业。昨天,记者再次前往,报刊亭依旧处于停业状态。

类似情形,并不新鲜

事实上,报刊亭卖游戏充值卡给未成年人所引发的纠纷已经不新鲜了。

2014年6月,一位妈妈在本地某论坛发帖称,女儿在当年5月25日至6月6日间,在近江东路某报刊亭分三次购买了总价值4980元的游戏充值卡。直到她发现时,还有900元游戏充值卡没有刮开使用。最终,这位妈妈带着女儿找到报刊亭,退回了那900元游戏充值卡。

今年10月10日,山东日照一11岁男孩在超市累计购买了数千元游戏币后,家长将超市告到法院,要求判决交易无效。当地法院主持调解后,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超市当庭退回2000元,纠纷一次性了结。

在网上稍加搜索,类似纠纷就能找出很多。那么,游戏充值卡到底能不能面向未成年人出售?

生意“踩线”,该谁来管

根据2010年文化部颁布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

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一规定很难监控到报刊亭及文具店等代理虚拟货币交易的实体商户。

对于这样的现状,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家长表示,她只能选择对女儿的零花钱进行严格管控。“身上只给她放5元钱,万一放学家里没人,可以打个电话什么的。”除此之外,她不给女儿任何的零花钱。

另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家长则表示无奈:“现在孩子天天捧着平板电脑、手机,网上也能充值,根本管不住。

那么,报刊亭、文具店等向未成年人出售游戏充值卡的行为究竟该由谁来管?

记者致电市工商局市场管理处,一位陈姓女工作人员表示,这并不在他们指责范围内,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由辖区市场监管所处理,发现一例,处理一例。

学生“轻车熟路” 商家“来者不拒

记者调查:

问题又来了,市场监管到底管得如何?

记者随机走访了城东、城西多所中小学附近共计20家报刊亭及文具店,仅有4家表示没有游戏充值卡及相关商品出售,这当中有2家不出售的理由是“卖完断货”,并表示可以帮忙网上充值。除此之外的16家,学生都能轻易地在店铺中买到游戏充值卡,店铺均无相关禁止标识。

丰潭中学附近的一位老板说,他不卖游戏充值卡是因为利润太低。“一张100元的卡,利润也就两三角,没意思。

另一家文具店的老板娘的话堪称“业界良心”:“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将心比心,不能卖。哪有家长让小孩子玩游戏的,肯定是小孩子偷着来买的。

记者还对学生进行了采访。在采荷二小门口,记者先后询问了5名男生,哪里能买到游戏充值卡。5名男生分别指向了位于学校附近的两家文具店,并表示不是自己曾经买过,就是陪同学买过。记者根据学生指引找到两家文具店,一家的老板表示卡已卖完,另一家则说“备货充足”,各大游戏运营商的游戏充值卡都有。

然而,与商家的“来者不拒”以及学生的“轻车熟路”相比,家长们基本都处于“蒙在鼓里”的状态。记者在各中小学门口随访家长发现,家长们对于商家向未成年人售卖游戏充值卡的情况毫不知情。

如果是这样的态势,家长“组团维权”恐怕依旧难以避免。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黄胜 记者 徐夏欣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