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负 也许是因为错误的赞美
#!edu_dt!#日前,国外的一个科研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现在的孩子出现越来越多的自恋问题,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因为有些父母总是给孩子灌输“他们比别人特殊”或者“他们天生有某种特权”的想法。
究竟这种说法是否科学,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该如何传递正能量?我们专门请了杭城的儿童心理学专家和教育专家为家长们支招。
>>>科学前沿:
过度夸奖会导致儿童自恋
这项关于儿童自恋的研究是由多位不同国家的学者共同完成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布拉德·布什曼和同事一起评估了565名7岁到11岁的荷兰儿童,因为自恋特征一般会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出现。在评估期间,这些儿童及其父母共接受4次问卷调查,每次调查相隔半年时间。
结果显示,父母过度夸奖会导致儿童表现出自恋倾向,他们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这篇研究文章的第一作者、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者埃迪·布鲁梅尔曼也说,父母过度夸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自尊,但同时也会让孩子的自恋行为增加。
布什曼也坦言,自己是3个孩子的父亲,就因为这一研究改变了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刚开始做这项研究时,我认为我的孩子们应该受到格外特殊的待遇,现在我会注意不那样做。”
>>>聚焦杭城:
家长的纵容容易让孩子迷失自我
丁琳是杭州天长小学低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她已经做了15年的小学班主任了。她认为孩子的自恋得根据轻重程度的不同来差别对待。
“前段时间我跟一位朋友吃饭,席间看到朋友7岁的女儿一直拿着妈妈的手机,一边唱歌一边拗造型自拍,她还经常会把自己唱的歌录下来,没事的时候就放给自己听。”丁老师说。
这孩子的臭美还不止于此,她家里有个玩具梳妆台,其实早就已经太小玩不了了,可她怎么也不愿扔掉,每天早上都要去梳妆台前照一照。
“小姑娘爱自拍、爱臭美与家人的一次次赞美是密不可分的。每次孩子在唱歌的时候,家人们都拍手叫好;看到她自拍的照片,大家会称赞她漂亮,经过无数次的强调和刺激之后,她自然对自己的歌声、舞姿、外貌非常自信,但这种自恋,还是可以让大多数人接受,反而会觉得小姑娘可爱。”丁老师说。
然而,并非所有的自恋都是可爱,如果自恋让孩子迷失自我,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出现与事实完全不符的失真评价时,家长们得注意千万别让孩子再发展下去了。
“以前有个女孩子,她特别想进学校的美术社团,可报名之后却没有被选上,此时她就极度失望,觉得自己已经学了好几年的绘画,水平不容置疑,于是,她回家让爸爸给我打电话。
“我们学校的社团都是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的,美术老师依据学生画画水平来挑选团员。由于条件不符,她没入选。可她就是不相信这个事实,认为她已经学画好几年,水平没问题,老师不选她是因为有别的什么原因。”丁老师说。
遗憾的是,这位女孩的家长非但没有帮助女儿纠正认识,反而在态度上和行动上助长孩子过分自信的认识,要求班主任对此事进行协调。丁老师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做了协商,结果是让这位女同学成为美术社团的旁听生。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全家人都视他(她)如珠似宝,只要孩子做了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或是有一点点的小进步,大家都会轮番夸赞,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做错了事情,都会不分是非,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自恋到迷失自我,觉得‘我就是天下第一’。
可是,孩子并非生活在真空中,除了家人之外,他们还会接触学校的老师、同学、以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当他们发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跟家人不同时,应该是他们对自己有正确自我认识的绝佳机会,家长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丁老师说。
越来越多的家长从严苛型转为赞美型
丁老师也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在15年前,家长的教育方式大多属于严苛型,他们会要求老师“对我的孩子凶一点,千万不要在他(她)面前笑眯眯的”。但最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接受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又慢慢转变成了赞美型,他们会请老师“多表扬一下我的孩子”,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说实话,现在有些孩子的自恋,确实与家长的教养方式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有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夸奖与批评的结合,以及在夸奖的方式上,家长们也还得花更多的心思。”丁老师说。
其实,现在学校教育也非常重视从正面去引导孩子的成长,比如她们班级门口设置的个人空间,每周都有一位同学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特长,不管是书法作品、绘画作品,还是自己种的花花草草或是饲养的小动物,目的就是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展现自己,同时也能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所存在的不足。
“但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不是赞美之词就是物质奖励,这种单纯的赞美与物质奖励,很容易让孩子发展为自恋。”
>>>心理专家:
对孩子应多鼓励,少表扬
“现在的孩子确实要比以前的孩子相对自恋,这应该是在遗传基因、孩子的个性特征、家长的过分夸赞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家长的过分夸赞只是原因之一。”杭州市七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岭说。
不过,周国岭特别清楚家人的言行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因为他平常接触的多是家长和老师认为存在问题的孩子,他们往往不被重视,相对自卑,所以他经常会建议这些家长多关心孩子,多给孩子传递些正能量,给予鼓励。实践了的家长都说效果不错。
而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周主任觉得,同样是传递正能量,一味表扬和有技巧的鼓励是有很大差别的。
“有学者做过实验,就是把一群智商差不多的孩子分成两组,当他们完成同样的任务后,一组孩子给予表扬,另一组孩子给予鼓励,结果,随着任务难度的加大,受表扬的孩子遇到难题就觉得是自己不够聪明做不了而放弃,受鼓励的那组孩子则想尽办法来解决。”周主任说。
鼓励,是夸奖孩子在解决问题时付出的努力,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结果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或失败与自己的努力程度相关。简单的表扬则是夸奖孩子聪明,成功是理所应当,于是孩子就容易自恋,但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这种受到的心理打击还特别难恢复。
因此,周主任建议各位家长,对孩子应该多鼓励,少表扬。比如,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家长通常会关注结果,会说孩子的成绩提高了,应该奖励,应该表扬;但有的家长则聪明地针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态度,告知孩子你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只要坚持,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