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和老人的安全 西湖景区内动了一次慎重的“小手术”
连接东山弄社区与西湖小学的人行地道遇雨成瀑布 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案,市城管委撸起袖子干
9月13日上午,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的业主代表张仲明赶到市城管委,将两面锦旗送到了城管工作人员手中。
张仲明是杭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在今年4月举行的杭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要求对曙光路人行地道增设防雨棚的建议》(市人大西湖区第42号建议案)。8月底,雨棚安装完毕,顺利地在中小学开学前上岗了。
装一个雨棚的事,为啥东山弄社区的居民会如此重视?因为这个人行地道的雨棚,不是你想装就能装的。
东山弄社区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相邻,社区曙光路出口正对面就是西湖小学。社区共有居民7000多人,其中老年人口占比很高。
东三弄社区业委会代表丁阿姨说,社区里有80%的孩子都在西湖小学就读,平时都是祖辈负责接送。2006年,为了保证孩子上下学安全,社区和学校之间建起了一条人行地道。本来这是件好事,没想到,一到下雨天,人行地道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我每天都接送孙女,一遇到雨天,地道的台阶就和小瀑布一样,积水特别厉害,稍不小心就会滑一跤。”丁阿姨说,过去10多年里,雨天地道中有人摔伤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摔得特别厉害的还骨折了。
“孩子要上学,老年人要接送,他们都是容易出事情的群体。”另一位业委会代表孙大伯说,“有时候事故真的发生了,我们心里啊,真是又痛又急,真想早点解决这个问题。”
小修小补没什么“疗效”
人大代表开出了“治本之方”
居民们都希望把人行地道的安全系数提升上去,关于这一点,作为人行地道管理单位的市城管委是能够体会的。
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桥隧监管科科长万罗说,这些年来,有不少市民反映过曙光路人行地道存在的问题,作为管理单位,他们也想了很多应对方案,并进行了尝试。“我们尝试给人行地道地面的花岗岩进行火烧处理,并给台阶加装了防滑条。”万罗说,“可是事实证明,这些办法一到雨天并没有显著成效。地滑的主要原因还是积水,挡不住雨水,其他办法只能治标不治本。”
因为工作关系,张仲明对东山弄社区一带非常熟悉,他自己也经常通过曙光路人行地道过马路。“有些下雨天,我看见小孩子在台阶上走得快了,一颗心就提起来了,生怕他们摔跤。”张仲明说,所以他想到要争取为地道的出入口安装雨棚。
张仲明争取的方法就是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建议案,他建议在曙光路人行地道出入口上方加盖顶棚,防止雨水灌入地下通道,保障行人安全。今年的市“两会”顺利闭幕后,在2017年市“两会”建议提案交办会上,市城管委收到了张仲明的建议案,成为该建议案的主办单位。
可能不少市民会疑惑:装个雨棚,多大个事?其实不然。
曙光路人行地道处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内,而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增设任何构筑物都必须十分谨慎。对此,杭州市有明确规定,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部的项目审批,实行的是“三委四局”联席会议制度,即由市旅委牵头,市计委(发改委)、市建委、市园文局(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实行对建设和改扩建项目的一票否决制度。
为此,市城管委反复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多次会同相关部门召开关于增设防雨顶棚的专题协调会,论证设计方案。7月28日,经过各部门协同努力,“三委四局”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加装雨棚的审批;8月18日,雨棚正式开建;8月30日,曙光路人行地道的4个出口全部装上了钢结构雨棚。
“开学第一天,我家孩子看到雨棚很惊讶。”丁阿姨说,“前几天也下雨,地道里的情况好太多了。多年的心事,终于了了。”
“雨棚问题的顺利解决,也为我们在管理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市城管委党委副书记丁景元说,“今后,我们对雨棚将会进行跟踪维护,保障后续的使用安全。”
据了解,在今年市“两会”建议、提案中,市城管委承办了主办件、协办件共计119件。截至8月9日,市城管委所有主办件、协办件均已办结,并在办理过程中实现了面商率、办结率、上网率、满意率、主要领导参与率的5个100%。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俞倩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