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会长忆福建生活畅聊中国佛教未来
凤凰佛教专访中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核心提示:日前,凤凰佛教特约记者郭晨在福建莆田市南少林寺专访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学诚法师回忆了自己的福建生涯,作为中国佛教的掌舵者,他畅谈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以下为访谈实录全文:
记者:师父,会长,很感谢您给我们这次机会采访。因为您也是很关心我们福建。尤其是我们像莆田,这次来到南少林来进行开光。您很关心我们这边寺院的一些建设。
学诚会长:福建是我出生的地方,尤其是莆田的南山广化寺。1982年,我就在这里出家了。所以福建的土地,养育了我,成长了我。我虽然1984年以后到中国佛学院去上学。但是我每一年放假的时候都回到福建来。
记者:这是您的家乡。
学诚会长:尤其是在广化寺,广化寺的历史非常悠久,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过去一句话,叫做“未出兴化,先有广化”。所以,广化寺不仅仅是莆田佛教的源头,也是莆田文化的源头。那么在南北朝的时候,郑露三兄弟,他把自己的地捐出来建庙,所以莆田的文化也非常地渊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那么旅居印尼的侨僧,圆禅法师、定海法师,也就是我的师父、师公们,他们拿了150万人民币,修了莆田广化寺。在79年那个时候,是福建省的第一笔汇款,150万是相当可观的。
记者:那相当于巨款。
学诚会长:所以在1984年的时候,莆田广化寺就开光了。我们省内,甚至外省很多庙都没有开始修。但广化寺已经就开光落成。同时,1983年在庙里面办了福建佛学院。福建佛学院在全国来讲是省级佛学院最早的一个佛学院。那么有幸我也是这个佛学院第一级,第一届的学生。所以广化寺、莆田、福建对我来说有很深的感情。
记者:所以有很深厚的感情。我们在外面看到很多经书,都会看到是莆田广化寺。
学诚会长:那么广化寺除了办佛学院以外,也非常注重翻印的佛经。佛经也就是1979年开始翻印的。刚刚开始是刻蜡版,然后是线装,然后就是油印、打字。然后再以后就是铅印,到现在就是我们的 电脑 。所以这个也是一个不断在发展的过程。
广化寺所印刷的这些佛经的话,都在教内流通。佛教的寺庙、佛教协会、居士林、广大信众、出家的法师在使用。那么现在我们的书店上面,也有一些佛教的一些书籍。那么书店里的一些书籍,它是有我们出版的书号。那我们流通处印的这些佛经,都是我们内部的资料。作为内部自己使用,所以它这里头就更加偏重于信仰的部分。所以好多佛教徒、出家的法师,他要买佛教的书籍。他有时候往往就会到我们流通处来采购。
因为社会上面和书店里买的跟这里佛教流通处买的话。有些内容方面还是有所区别,着重点也不一样。所以广化寺佛经流通处的佛经流通的发行,对我们福建的佛教乃至中国佛教的恢复、文化的建设。尤其是信仰的建设,也是做了很大的功德。这里头当时主要一个圆拙老和尚,他是弘一大师、定光大师的弟子。一辈子提倡印佛经,这个老法师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生前也是当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咨议委员会书记。所以也是德高望重的高僧。
记者:您觉得通过这样印经书也好,通过这样弘法的形式。有没有把真正佛教的信仰,真正佛教的这种本质让人们能够去理解。您觉得这种佛教内在的本质,应该是什么?
学诚会长:佛教实际上面它是一种启发人的、觉悟的一种力量。那么觉悟的话,它是有层次的。一种层次就是说自己觉悟,自己觉悟就是自己明白。做人做事想明白,事情也说得明白,也做得明白。然后第二个层次就是觉悟以后,怎么来帮助别人觉悟。让更多的人也能够觉悟,让更多的人也能够做一个明白的人。做事情能够比较有条理,整个人生也能够比较成功。
家庭比较和睦,社会比较和谐。那第三个层次,就是说自己、别人、大家都能够觉悟。都能够得到这个佛法的力量。所以它这个就是有三个不同的层次。
那么第一个层次自己觉悟,用佛教的话来讲只是一个小乘。自己以后、别人都觉悟了,那整个都是一个菩萨的行为。如果说这个觉悟圆满,一点都不差了。大彻大悟了,那就是佛。佛就犹如我们十五晚上的月亮一样,那么它是最圆满。菩萨还是有所欠缺,就是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所以我们学佛先要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就是菩萨怎么做,我们就跟着怎么做。菩萨考虑的是什么问题,关心的是什么事。我们学佛法的人,就像菩萨一样,去思考,然后去实践。所以,这个佛法的信仰,它能够让人觉悟。让人能够内心获得力量,获得清明。这样的话,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容易迷惑,更不会迷失。
记者:那我们佛教中讲贪嗔痴慢疑,就是说。他会能听得明白吗?他会做得明白吗?就是有的时候人很难听劝,很难听别人跟他讲好话。
学诚会长:贪嗔痴,用佛教的话来讲。是三个主要的烦恼,这每个人都有。贪就是贪婪,嗔就是嗔恚。痴就是愚痴、愚昧。贪婪,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贪心、执着。因为贪不到的话,就容易发生嗔怒。嗔骂、争执引发很多的纷争、斗争、战争。那么这些,都是人的贪婪之心的扩大,然后引发这样的事情。那么贪婪之心也好,嗔恚之心也好,它关键的就是人没有是非,人愚痴。那么愚痴,痴字,外头是一个病,里头是一个知字。就是我们人的知识是有病的,知识生病了。所以我们过去讲,知识就是讲力量。如果说不好的知识,恶的知识,它就会产生、引发恶的力量。
所以我们佛教要讲的是开智慧,就是明。无明,就是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是智慧缺乏,人的知识出了问题。人内心当中的话,贪婪之心、嗔恚之心、愚痴之心。这种烈火非常的猛烈。这样的话,不仅会对自己有损害,也会损害非常多的人。那么佛教,持戒也好、修定也好、开发智慧也好,其目的,就是要将来降服自己的贪嗔痴,战胜烦恼。然后用办法来引导、友情其他的人。也能够慢慢降服贪嗔痴。让这种烦恼的烈焰熄灭了,降低了。那么我们人的思想就清醒了,人的智慧就开发了。那么人所拥有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和人间幸福的一种善的力量,正的能量。
记者:那您觉得在这个新的历史格局当中。佛教新的定位,是在哪里有一个高难度呢?
学诚会长:我觉得,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是一个线上线下高度谐和的一个社会。那么国内和国际密切相关。这样的话我们佛教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全球的各种宗教、各种文化、各种思潮。来自各种的社会力量的影响和挑战。那么今后也只有在全球的范围内,来思考中国佛教的根本出路。才能够找准我们自己的位置。那么也就是说,全球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