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学考+选考,高中教学怎么改?看这三所中学如何“排兵布阵”
10月中旬,新高考改革后第三次学考和选考落下帷幕。关于新高考,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有一些困惑和焦虑亟需解答。作为课改的核心部分,如何构建新高考形势下的课程体系,不仅成为解答众多疑惑的关键点,也是学校需要“发力”的重点。这就需要学校在学考和选考的排兵布阵上下功夫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选择性学习。
记者选取了浙江省内三所不同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校:嘉兴一中、镇海中学和杭州绿城育华学校为样本,解密这三所学校的课程架构“秘籍”和考试安排“套路”,来看看这些学校如何应对新高考的挑战。
招数一:三年课程整体筹划
新高考下,老师再按照原有的课程体系授课肯定是行不通的,“临时抱佛脚”和“题海战术”不仅会把学生和老师搞得疲惫不堪,而且收效甚微。这就需要学校重新搭建课程框架,统筹三年课时安排。在这个方面,上述三所学校可以说“不约而同”,把握住了新高考的课程思维,即整体统筹。
面对新高考,嘉兴一中是在高二进行七门自选课的学考和选考分班学习,并实行走班教学。学校在教改中淡化了年级界线,跨年级开课,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注意教学时间安排的课程之间、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可持续性。淡化选考组合,实施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分类分层走班教学,“7选3”学科实行全走班。“对于选课组合,学校完全尊重学生的意愿。只要学生敢选,我们都能排出来。”嘉兴一中张老师说,在课时安排上,学生每周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26小时,开齐开足所有必修课程。
针对新高考,镇海中学则要求学科教师认真领会新高考学考和选考的教学要求,认真学习学科指导意见,认真研究高考学科命题特点、难度,克服原有学科教学定势,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把握新高考学科课堂教学节奏,以达到一定程度减轻学教负担的目的。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则创新性地把高一开学9月至10月中旬做为体验式教学,主要是为下一步选课做好充分准备,10月中旬以后正式开始7门自选课程的教学(按照学考要求进行),此时新选学考课程的高二学生就可以和高一同学一起学习。这样就打通年级界限,实现了跨年级教学,极大地节约了教学资源。
招数二:首考时间有窍门
学考和选考在高二和高三的10月份和4月份各有一次考试机会,学校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排兵布阵”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高中的课程安排进度,我们建议学生在高二上学期10月份进行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科目的学考首考,高二下学期4月份进行政治、生物、技术科目的学考首考。而‘7选3’选考科目建议放在高三上10月份首考。同时语文、数学的学考首考也建议放在高三上10月份首考。”嘉兴一中张老师说。
而镇海中学给出的建议是,偏理学生可在高二下学期4月份进行政治的学考。偏文学生可在高二下学期4月份进行历史、物理、化学的学考。偏文考生可在高三上学期10月份进行政治、地理的学考和第一次选考,生物、技术的学考和第一次选考。偏理学生可在高三上学期10月份进行物理、化学的学考和第一次选考。高三下学期4月份进行“7选3”选考科目的第二次考试。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则建议学生在高二上学期10月份进行“7选3”科目的学考首考,而“7选3”选考科目建议放在高三上10月份首考。
招数三:发挥优势不跟风
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学考和选考,也是高考英语的第一次考试,学生和家长都难免紧张和焦虑。相关专家表示,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应起到引导作用,老师们要转变教学的思维定势,认真研读选考和学考的教学要求。学校则应从整体出发,分析新高考改革下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这一点,我们看看镇海中学怎么做。
经过深入的课程架构分析,镇海中学发现原有学科课程资源的高难度、理想化、单一性等已不能满足新高考的要求,因此学校要求全体学科教师重组优化学科课程资源。针对新高考中学生所选科目和考试时间的差异,以及因走班教学导致的学科教师“潮汐现象”,镇海中学开发了“三位一体学科网络课程”,包含了个性化、常规化、精品化网络课程,运用学科多元开放网络课程的实时转播和迟后播放功能解决师资紧张问题,循环使用功能解决学教失衡问题。
相关专家表示,如果学校和老师仍然按照传统高考应试思维来考量新高考,势必会陷入疲劳战术难以自拔。“思路决定出路”,希望以上三所学校的先行先试能对深处迷茫中的高中学子有所启迪。
《浙江日报》2016年10月31日 14版http://zjrb.zjol.com.cn/html/2016-10/31/content_301468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