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的正确打开姿势

06.03.2017  04:33

            自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这个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一次次被冲刷激荡,但雷锋这个名子,依然是信息爆炸时代的高频词,这与其说是一个奇迹,不如说是人们对美好情感和核心价值呵护的结果。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化,雷锋,这个名子,总会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雷锋是一个普通战士,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正因为普通,让人觉得亲近;这个帅气的小伙子似乎又不普通,他有一颗向善的心灵,总是用他的热情去感染需要他帮助的人;他永远保持着一颗进取心,他的短暂的一生就是一段励志佳话;他低调、谦逊而又朴实,甘于平凡,却能够像螺丝钉一样,铆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让平凡也闪耀着隽永的光辉。

  雷锋精神为什么不会过时

  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成为一个永远不老的传奇,不能不让人感叹,发掘和弘扬这一精神的毛泽东对人性的洞悉、对文化哲学意蕴的精准把握。1963年2月22日,毛主席在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时候,是这样解释的: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毛泽东是世纪伟人,同时也是一位睿智的哲人,他之所以能够洞察了雷锋精神的精华特征,准确预感到雷锋精神的恒久魅力,正是他从哲学高度把握了雷锋精神的三个维度,这也是他一惯强调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在世界观方面,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无疑是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典范;在认识论方面,雷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范,他善于学习,但又不机械呆板,他个性执着,却不坐而论道,而是身体力行。在方法论方面,雷锋虽然思想境界不一般,但却并不显得高冷,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不舍涓滴,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久久为功”。学习他,就是“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雷锋“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对此,“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学”,如若如此,怎愁不能形成一种积极向善的好风气?

  雷锋精神内涵丰富,且具有开放性。它包涵了核心价值观的很多要素,更是真善美的集大成。我们在说道雷锋的时候,往往认为其是“助人为乐”的代名词,其实雷锋精神外延不限于此。他严于自律,艰苦朴素,但又热爱生活。曾有人拿雷锋有块手表而质疑他的“朴素”,这是很狭隘的,这正是他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表现。他敬业爱业、自强不息,在哪里都能自觉服从岗位的需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不弃,精益求精,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他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怀抱着对祖国、对军队、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这不正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吗?他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这不正是核心价值观的鲜明体现吗?

  雷锋精神在每一个时代,都是美好品质的投射,因之,当然永远也不会过时。

  学习雷锋需要什么样姿势

  “我是雷锋,拿走不谢”,虽然是调侃,也足以说明,雷锋早已沉淀为乐于助人的精神品牌。曾经有个说法,“雷锋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可纵有讥讽解嘲意味,但并不是说不认同学雷锋,恰恰是对机械、形而下地理解学习雷锋的抨击。的确,现在确实存在着一种浮浅的行为取向,在3月5日左右,全社会有一股学习雷锋的“伪高潮”,无论是舆论,还是行动,都存在“一阵风”现象,甚至有些姿势,让人哭笑不得。比如,不少单位,放着好好的本职工作不做,到街上摆摊设点,给行人自行车打气、替人磨刀、帮人理发,等等。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却赶集似的,以至于有的老人闻之变色,因为一天有无数拨学生替老人梳头、理发,让老人应接不暇、啧有烦言。

  这是方法论出了问题,形式主义的作崇,反而解构了雷锋精神的崇高。

  学雷锋,一度是集体的运动,但在集体的运动中,涵化了个体的精神追求,让每一个人以自愿的行动,逐步成为自觉的行为,尽而形成全社会向好,向善的趋势。

  雷锋是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对个人与集体,公与私的关系,有着哲学层面上的深刻自觉,他为人民服务完全是自愿的。学雷锋自然也是自觉自愿的,从来都不是强迫的,从来没有哪个人因为没有学雷锋而受到惩罚的。人们只会批评那些假学雷锋的行为,因为那是与“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的要求背道而驰。

  学习雷锋,当然需要一些形式,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下,需要必要的仪式感,但不能让仪式架空了雷锋精神的实质。雷锋精神的特点之一就是实事求是,任何脱离实际的做秀都与雷锋精神相悖。

  在别人真正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够伸出援手,那是正确姿式。不少人可能都曾为网上的一段视频点过赞:几个纠察正在巡逻,看到有人跌倒,便上前问询帮助,在安顿好后便列队继续执勤,让人对子弟兵“当代雷锋”的风采赞叹不已。

  在本职岗位上安心工作,让职业当成事业做,这也是正确的姿式。

  在别人处于困境时,不惮于伸出援手。在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以志愿者的身份,尽一份绵簿之力;以一颗慈善之心,送人玫瑰,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手有余香,这自然也是正确的姿式。

  学习雷锋,主要是学习雷锋的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一种激励自己乐观向上、潜心工作、服务人民、追求崇高的不竭动力。只有真正理解了雷锋精神,才不会以精致的利已主义为价值取向。

  在温暖别人的同时温暖自己,这时候,讲究的不是具体的姿势,而是陶冶心灵的自我升华。

  雷锋精神永远是时代标杆

  当下,社会上依然有一些对学雷锋活动的不同看法和不同声音,比如,一些人认为,雷锋精神是违背“利己”的人性的,是不真实的,在社会价值取向多样的今天,应降低道德标准,要“远离崇高”。在他们眼里,学雷锋似乎是一个过时的命题。还有人有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故意脱离具体历史环境和具体语境,对雷锋精神进行解构。种种乱相,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和深沉忧虑。据2月28日电,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专题座谈会,对学雷锋志愿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表彰,旨在引领并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着力扩大覆盖面影响力,从而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歪曲、解构雷锋精神的有力回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着力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有机融合,着力向服务社会治理、满足百姓需求拓展延伸,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参与面更加广泛,开创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雷锋精神所代表的人生追求、价值探索和德性实践,既可以安顿一个人的心灵精神世界,也可以成为时代性、群体性的心灵依托。“雷锋精神”体现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奔向真善美境界的不懈追求,是实现他人利益与自我利益有效结合的至高境界,是代表时代道德高地的一个标杆。物质条件越是改善,社会生活越是丰富,利益格局越是多样,思想观念越是多元,我们的民族越需要高扬雷锋精神这面旗帜,我们的社会越需要彰显主流的价值。

  学雷锋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雷锋精神,不仅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我们时代的标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和“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这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学习雷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雷锋精神,这一最有价值的文化符号,为我们这个社会标出了向真向善向美的时代坐标。有这样的精神引领,我们就不会迷失于物欲的丛林,就不会沦陷于道德的沼泽。

  这样的时代标杆,将引领着我们不忘初心,相拥前行。

作者:王传宝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