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

26.06.2017  04:33

      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特别强调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并多次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作出重要论述。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夯实这个安身立命的根本,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要素论: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习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对理想信念进行深入阐释。2012年,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他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014年,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他强调:“我们共产党人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015年,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内涵,这些论述大体涉及以下几个基本要素:“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首先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共产主义”——这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最终目标,以实现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解放为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即强化党性原则和党的意识,涉及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对党的领导的拥护;“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道德信念和精神境界”——理想信念还包括一般意义的个人修养、道德情操、精神境界等。

  在阐释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习总书记又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理想信念的衡量标准。他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劳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全部的精力乃至生命。”他又强调,“对理想信念的检验,和平年代不像战争年代那样直截了当,但依然可以分出优劣高低。领导干部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有理想信念的影子。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和重大考验面前,公私是否分明,法纪是否严明,就是对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最好检验。”这些重要论述,综合起来至少包括六个方面:践行党的宗旨、具有政治定力、正确处理好吃苦和享乐的关系、勤勉与廉洁、勇于担当、拒绝诱惑。

   功能论: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习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由于其对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理想信念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习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峻,理想信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总开关,理想信念动摇、丧失或缺失,会给执政党带来“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理想信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理想信念可以将民众团结起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更需要理想信念和道德价值的支撑。习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

  理想信念关乎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绝不能有丝毫放松和动摇。

   方法论: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习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还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即如何补精神之钙的问题。

  一是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掌握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总书记指出:“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解决这一问题,急需加强理论学习,打牢历史唯物主义根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尤其是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四种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二是抓好党性教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习总书记指出:“要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要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要向榜样学习,尤其是学习革命先烈和革命领袖的坚定信念和人格风范。要以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践行党的宗旨,增强党员党性,坚持政治定力,抵制各种诱惑。

  三是抓好道德建设,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习总书记指出:“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要处理好“”与“”的关系,自觉净化“交际圈”“朋友圈”,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四是强化理想信念的体制机制保障。习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纪律规矩是‘顶梁柱’,没有了这两样,必然背离党的宗旨,做人做事就会走偏走邪,思想就会百病丛生,人生就会迷失方向。”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停留在“说教”层面,需要纪律规矩这样的“硬约束”,需要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支撑与保障。2015年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就体现了用党纪党规支撑理想信念、用体制机制保障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认识论:回答“如何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理想信念问题,习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这是对三大规律的新认识,更加深入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方面。价值——信仰是意识形态中最核心、最根本,也是最稳固的层面。习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利于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人们生活方式多样、思想观念多元的今天,“中国梦”是一个“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以中国梦这一“最大公约数”来凝聚人心、汇聚正能量,有效提升了执政党的整合力和引导力。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一是“目标导向”。习总书记把理想信念当作社会主义建设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特别是他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导向的认识。二是“动力机制”。在“相对发展起来以后”的历史阶段上,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思想解放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作用,通过理想信念来凝聚人心,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源。

  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习总书记以唯物史观观察社会发展趋势,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同时也强调:“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推进我们的事业。”这些论述,既是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得出的正确结论,又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作者:韩庆祥 唐爱军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