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娟 :最爱烧制的可能性
譬如刚刚过去的江南冬天,就不是一个适合制陶的时节。潮湿阴冷,泥坯不易干燥还会冻裂。真正好的泥坯,需要太阳的烘烤。制陶技术发展至今,仍有许多步骤和几千年一样,需要老天帮忙。
粗略估算,一件陶瓷器的制作周期大约30天起步,与器物大小无关。所以,要向大娟预订陶器,提前一个月是必须的。
不在陶舍的时候,杭州的老弄堂是大娟爱去的地方。门前树荫下的一桌麻将,马路边叨叨青菜与圆白菜哪个腌菜更佳的阿姨。路过一条巷子,看见一种生活。
在大娟的作品中,艺术品和实用器各占一半。前者赏心悦目,但也足以。后者融入生活,推杯换盏中,装满了生活的故事与奥秘。
大娟的釉上彩绘,用色简单。西赤和深蓝,再多一个也不过是玻白。用笔也简单,多是晕染。二色中晕染出冷暖与光阴。她偏爱远山,浓淡不一、色彩层层推进。冷暖交错。山头上或许有棵奇松,或是有位观者,寥寥几笔,沉静,澄净,干净,透彻。
中国人讲究陶瓷器,吃饭、喝茶、饮酒、插花、品香……不同的生活内容需要不同功用的器物。单是一样喝茶,粗放豪饮与细啜慢品就对应着不同的茶具,不同的造型、工艺带给人的触感和审美都不相同。
什么才是最美的?大娟说,正如阿姨爱斗彩缤纷艳丽,老叟喜柴烧沉稳内敛,这个没有标准。生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艺术是每一处欣赏的情怀。
摄/杜国平 文/张凡
孙丽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本科学雕塑,研究生修陶艺,都是与泥巴有不解之缘的专业。自然而然地,毕业之后她成为一位青年陶艺家,负责一间陶舍。
陶舍主人这个称谓,是颇具武侠气的。放在孙丽娟身上,却太过刚烈了一点,女侠更合适些。当然,是登上江湖美人榜的那种。出生在黄河以北,求学于西子湖畔,兼具了中原的爽朗与江南的灵秀,朋友们送她一个雅号,大娟。
陶瓷器品类繁多,光洁的、粗糙的、薄如纸、润如玉。一块泥巴,同样经历水火,最后的归宿却不相同。这正是大娟钟爱陶艺的原因,在烧制的可控与不可控之间寻找快乐。
陶瓷器大致的制作过程,现今每个地球人都能想象出来,已经不再是几个世纪前西方人不得而知的秘密。不过,真要实际去做,还是有很多门道的。泥料的配比,拉坯的手法,以及釉色的烧制,都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