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超过一个江干区说明土地利用尚存粗放现象

13.04.2016  07:05

制图 焦俊 今年,城区回迁安置“清零”方面,要完成集体土地拆迁户回迁安置5万余人,完成国有土地拆迁户回迁安置427户,重点解决安置房已交付以及在外过渡超过5年群众的回迁安置工作,并大力推进货币化安置,鼓励拆迁户只拿一套或不拿安置房。

土地资源不足、用地空间有限,往往成为城市更新发展的掣肘,杭州同样拥有“成长”的烦恼。

但另一方面,土地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粗放现象。从数据来看,截至去年底,杭州存量土地还有33.25万亩,其中批而未供土地15.46万亩、供而未用土地7.64万亩、城镇低效用地10.15万亩。虽然比历史高点有了大幅下降,但仍然还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存量土地33.25万亩,它已经超过整个江干区31.53万亩的面积。

昨日的全市存量土地盘活暨“双清”专项行动推进大会通报了我市存量土地资源“家底”,同时也给出了今年工作的目标:全年完成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万亩,利用供而未用土地3万亩,再开发低效用地3万亩。

去年经验 增产不增地,向“平均亩产”要效益

去年,全市督促“供而未用”土地开工建设5.92万亩;对由于市场、资金等企业自身原因无力开发的项目,通过收购储备、收回土地后重新安排项目建设,实现盘活利用近1.2万亩。引导市场主体采用提高容积率、改变土地用途、“零地技改”等自主开发1.45万亩。

强化高效利用,带来的亩产效益也十分可观。去年,我市单位建设用地GDP比上年增加7.9%,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主城区出让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达到2.8,比上年提高将近25%,如果按照1.0的国家标准换算,相当于零土地新增了832亩工业产能。2015年,主城区出让的创新型产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等核心指标超过传统产业用地2倍。杭州9个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就有6个在低效用地上实现了华丽转身。

今年做法

加快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

推进双“清零”行动

接下来,针对批而未供土地,我市将通过加快土地供应、盘活用地指标、依法补办手续、核销备案一批等方式,加快消化利用。

针对闲置土地,通过消除障碍促进动工、帮扶解困促进开发、异地置换盘活、采取措施收回、因地制宜处理等方式加快处置。

针对城镇低效用地,通过协商收回、实施流转、协议置换、退二优二、收购储备、提高容积率、改变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式,全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同时,制定出台土地指标盘活办法、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低效用地再开发操作细则等,进一步解决土地盘活中存在的制度障碍。

在盘活存量土地的同时,今年我市还将推进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城区回迁安置双“清零”行动。征迁“清零”方面,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重点落实G20峰会保障项目,全面完成111个市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实现“清零、清障、交地”,共涉及拆迁集体土地农民1347户,非住宅161家,拆迁面积108万平方米;国有土地居民1137户,非住宅193家,拆迁面积43万平方米。城区回迁安置“清零”方面,要完成集体土地拆迁户回迁安置5万余人,完成国有土地拆迁户回迁安置427户,重点解决安置房已交付以及在外过渡超过5年群众的回迁安置工作,并大力推进货币化安置,鼓励拆迁户只拿一套或不拿安置房。

案例

高速互通区土地 如何再利用

存量土地是如何被盘活的?不妨看一个案例:

沿着沪杭甬高速一路前行,进入钱江通道南接段,有一块近260亩的互通区土地,原先这里只是普通的街头城市绿化用地和加油站用地,大量土地都处于低效和闲置状态。

高速互通区土地再利用是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新类型,对此,我市推出该类型土地可以适用企业自主开发、协议出让的利好政策。

去年6月,该互通区地块调整了规划,采用协议方式出让,供地给杭州交通投资集团。半年之后,依托大江东逐渐兴起的大型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助力杭州打造“全国智慧物流中心”战略布局,一座全新的城市网络化物流基地在此拔地而起。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徐墉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