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季再现“贴息存款” 多地频发存款失踪案与贴息不无关系

24.06.2015  09:04

临近6月底,又到了年中揽储时点,读者付女士这几日如往年一样照例这时在信箱中收到了贴息存款的小传单。去年她办过一次这个业务,在定存的基础上多拿了几个点的利息,她觉得还不错。但今年还要不要再办她十分犹豫,毕竟前段时间杭州本地银行的“存款失踪”、“员工卷款潜逃”等事件均是“贴息存款”惹的祸,让她心有余悸。

贴息存款到底还能不能办?”她问记者。

储户存款“失踪

多数由“贴息存款”引起

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都有明确的答案。

对一般储户来说,“贴息存款”是储户按照资金掮客的要求和条件,以自己的名义将资金存入指定的银行网点,在存款的同时,按照双方约定得到的一笔额外补贴,而存款到期后,再得到应有的利息。

此前,每到季末、半年度、年终银行资金冲量的关键节点,银行为了完成相关的指标,都会以贴息的方式揽存款,这类存款被称作“阳光贴息”,尽管不少银行都会采取这种方式争夺存款市场份额,但阳光贴息依然属于违法违规,扰乱金融秩序,监管部门是禁止的。只不过,阳光贴息的主体是银行,储户的存款基本上是安全的。

不过,今年以来,河北、浙江、广东、河南、湖南、四川等地发生多起储户银行存款“失踪”案件,涉案最高金额达到数亿元。而这些案件多数是由“贴息存款”引起。

专家认为,多起案件暴露出商业银行内控存在巨大隐患,亟待相关部门重拳治理违规现象,保障广大储户权益。而银监会也于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有效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通知》,要求银行严守业务管理、风险合规及审计监督“三道防线”,同时要求银行业“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加强营业场所和员工行为的管理。

过往案例中银行无责

或部分责任的占多数

存款丢失了到底银行会不会赔?很多投资者理所当然地以为,存款本身是存在银行的,业务办理也在银行场所进行,出了问题由银行负全责。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某国有银行人士说,从司法判决对一些存款丢失案件的审判结果来看,如果是银行内部人员或者是内外勾结,以“非阳光贴息”的名义实施非法吸储,银行存在明显的监管失职的责任,但银行到底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还很难说,只能是具体事件具体分析。而对于一些“前银行员工”或是“假银行员工”以“非阳光贴息”的名义实施非法吸储的案件那就更加复杂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之前涉及纠纷的案例来看,判决银行无责或部分责任的占多数。据银监会近期调研统计,从去年到今年3月,经公安机关认定的银行无责的大案要案共12起,涉案金额约20亿元;而银行和客户均有一定责任的大案要案共19起,涉案金额约11亿元。

上述人士表示,不容否认的是,投资者面对高“贴息揽储”等陷阱诱惑缺少风险意识也成为重要原因。因此,存款“丢失”储户自身也要负责,尤其是将自己的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透露给外人,风险意识极度缺乏或是明知道有风险却存在侥幸心理。因此,要避免发生此类纠纷,投资者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郭雀屏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