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画院书画家走进文化礼堂 现场教学水墨绘就天目秀
韩治平(右)教书法。
为村民点评作品。
村民作品研讨会。
雨后放晴,花黄畦绿。远远望去,临安天目山镇肇村就像一幅镶嵌在天目山的水墨长卷,煞是养眼。
杭州西子画院的书画家今天来到天目山现场教学,在村口,画家和村民又是握手道安,又是拍肩搭臂。见到西子画院院长韩治平,葡萄种植大户陆招华的脸上笑开了花:“今天老师又来村里上课了。”
位于二楼的书画中心是教学现场,雪白的墙壁上挂满村民创作的各色书画。有陆招华的《葡萄熟了》,有73岁刘发贤的《念奴娇》,有在村里当了40余年会计的刘长城的《上山虎》……
能和专业的书画大师交流,对于当地很多农民来说都是第一次。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中小学学生,农民书画爱好者团团围住西子画院的画家,一边看现场演示,一边不断地记笔记。然后,农民书画爱好者摊开纸,一笔一划,接受画家的指点。
“你这笔法不对,是在涂而不是写,记住了书法讲究线条,是写而不是涂。”韩治平的点拨,让初学者豁然开朗。
“农民画画喜欢大红大绿,这种太过艳丽的颜色一定要蘸上一点墨汁,不然太刺眼,整幅画面就破坏了。”画家陈君复一边画,一边和身边的农民书画爱好者交流经验,村民单国桥在与陈老师的交流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用笔把握不好力度,上色时不能做到虚实结合。
“听了这一堂课,我们不知要少走多少弯路。”为了不错过这个与画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十多位西天目的农民书画爱好者,甚至花了近2个小时,倒几班公交车赶来……
就在两天前,由临安市委宣传部、天目山镇主办的“水墨交融——西子画院·天目山镇书画教学作品巡展”在杭州唐云艺术馆开幕,展出的60幅作品中,有25幅是农民的习作。摇着轮椅来参展的村民吴洪林感觉特别好:“没想到,这次我水墨画也能在展出的行列,专业老师指导,学起来就是不一样。”展览现场,当接过西子画院“外聘画家证书”时,肇村聋哑女许小萍没想到,她成为拥有由专家学者构成的西子画院的首位外聘画家。更让农民画家想不到的是,西子画院还专门为村民作品举行了研讨会。
草根习作为何能与高端艺术同台展出?“下里巴人”又因何结缘“阳春白雪”?这一切都要从去年一次基层文化活动说起。
临安市天目山镇镇长褚凯军介绍,2014年1月,西子画院书画家韩治平、廖益曙、夏有祥等首次走进镇文化礼堂,手把手教村民学习书画的笔墨技巧,一对一进行结对指导。从此,50余位西子画院的书画家分批、分期走到村民身边。陆招华说:“有几个画家在我家住了很长时间,大家一起出去写生练笔,一有时间就手把手教我用墨技巧。”
浙西山水的雄奇秀美,拓宽了画家们的视野,而农民书画爱好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名家指点,得到高端艺术的熏陶,提高了山乡村民的审美意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无疑,这是艺术家和农民的一次双赢。正如天目山镇党委书记董德民所言:如今农民生活越来越好,精神需求日益旺盛,如何让他们“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与以往的基层文化活动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化礼堂寻求的是家与国、古与今、内与外的结合,注重内生性、持久性。天目山镇的文化礼堂正在实现由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刘慧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