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重在建立新的效果评估体系

03.04.2016  16:03

            纵观媒体发展史,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都会给媒体产业带来颠覆性改变。目前,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同样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依然具有生命力。

  当前传统媒体发力新媒体产品的总体趋势是从网站逐步向“两微一端”转移。中央部署“媒体融合”战略以来,取得的成效显著。但是,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媒体融合效果的评估维度仍不够清晰,社会对媒体定位的考虑不充分,致使传统媒体的价值经常被人轻易忽视。如何对传统媒体的融合效果进行评估是当务之急。

  目前业界对传统媒体的评估,衡量标准不尽统一,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与漏洞。

  一、对属性和受众群体不同的媒体,指标界定尚不明确。例如,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日报》具有国际化特色,更重视海外社交媒体(如脸书、推特等)账号的建设。这类外宣型媒体与一般媒体的定位有很大区别,在进行综合评估时对影响力指标取舍就比较棘手。

  二、重视渠道建设与技术升级,内容评估手段不统一。目前对媒体影响力评估的主流指标主要集中在渠道与技术两方面:客户端以下载量为主;微博微信以粉丝量为主;网站以传统的PV、UV为主。对于内容建设的评估指标则有明显差异,且各媒体之间的内容指标不具有相关性,难以放置在一个总的评价体系之中。

  三、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不能完全说明媒体的真实影响力。就渠道而言,下载量、订阅量等数据都极易造假;就内容而言,阅读数、收藏数等只能代表一条新闻对读者的送达情况,并不能代表其对社会的实际影响力。媒体都很看重“点赞”“粉丝”等数据,那谁才是真正的“粉丝”?这是值得传统媒体深入思考的。

  四、已有体系权重分配理由不够明确。单纯用新媒体行业的数据指标来评价媒体好坏,对传统媒体而言是不太公平的,因此需要将传统媒体的评估指标纳入总的评估系统,再赋予合适的权重分配,得出更贴近实际的量化指标数据。

  总之,只有尽快建立起一套客观完善的融合效果评估体系,才能促进传统媒体进一步融合发展,从而真正转型为“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建立新的媒体融合效果评估体系,我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体系定位要明确,即未来这个体系用于谁、用于何处。评估体系对媒体、广告商、投资公司等主体的作用是不同的,媒体自身会关心员工绩效,广告商重视商业利益等。但是,传统新闻媒体作为党的舆论宣传主阵地,要发挥传播主流声音的角色优势,更注重社会效益,担负起社会责任,因此体系中的各类指标也应强化社会效益的属性。

  二、明确受众人群的需求。在新媒体领域,不少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是艰难地和新兴互联网行业在信息聚集上分一杯羹,但传统媒体拥有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与素质积淀,应当更重视信息深度挖掘与加工,重视内容生产的拓展创新。“新型主流媒体”要影响“主流”人群,必须明确受众人群的需求,不能一味地看下载量等空洞的数据。

  三、坚持内容为王,抵制“精神鸦片”危机。一切传媒最核心的要素都是内容。对于媒体的评价,首先要明确支撑媒体价值的核心要素,紧紧围绕内容质量的优劣和影响力的高低展开。技术创新带来的只是内容展示方式和受众的连接方式,如果没有对优质内容的坚守,仅以吸引受众为目的来办媒体,很容易使互联网内容中充斥花边新闻、八卦信息和各种“擦边球”式的无节操内容。长此以往,互联网就会在获得受众的同时,也逐步沦为当代“精神鸦片”。


作者:赵子忠 刘勇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