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婆媳“权力的游戏”催生“婆媳关系培训班”
资料图:“好婆媳”们现场PK厨艺。 曹礼达 摄
54岁的胡金慧最近有点郁闷。一年前,她从老家河北唐山来到石家庄,帮工作繁忙的儿子儿媳照顾孩子。时间久了,胡金慧发现,她和儿媳总会不时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产生摩擦,久而久之心里积压了许多委屈,无处诉说。
胡金慧很困惑,“难道婆媳只能成为猫鼠,无法做鱼水吗?”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胡金慧经朋友推荐,参加了“婆媳关系培训班”。
在中国,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家庭关系中最为复杂和微妙的存在。从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到时下热映的《双面胶》《麻辣婆媳》等影视作品,都折射出人们对“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婆媳关系的探讨和无奈。
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样,近年来,河北省会石家庄涌现出许多关于调和婆媳矛盾、讲解婆媳相处之道的讲座和培训。许多在婆媳相处中遭遇困惑的人,通过倾听专业老师的讲解,来洞悉婆媳相处的“潜规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立方2015年开始从事处理婆媳关系的课程培训。刘立方说,婆媳问题在本质上是心理问题,培训者通过对参与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情感调整,使人们能够重新审视这段关系,从而让婆媳关系不再是“一地鸡毛”。
事实上,婆媳矛盾并非“中国特色”,只是这一现象在中国更为突出。德国进化心理学家尤勒在2001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以及美国普渡大学的芬格曼在2004年所做的研究均证明,婆媳矛盾很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
“不同于西方家庭讲求‘界限分明’,中国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往往过分亲密,因此极易导致‘越界’行为的发生。”刘立方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时下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这就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服从”背道而驰,两种观念的碰撞导致现代中国社会婆媳矛盾升级。
在与婆婆爆发了几次较大的冲突后,“90后”女孩小可报名参加了处理婆媳关系的培训课程。几堂课后,小可原本强硬的态度开始有所缓和,“通过心理专家的讲解,我开始学着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婆婆。希望我的转变,能够带动我们关系的转变。”
刘立方说,在家庭当中,婆媳之争其实是话语权之争、威望之争和权力之争。这种争夺加剧了越界行为的产生,导致婆媳矛盾激化。
“人们在家庭中往往无意识地要争夺‘家长’的位置,却往往忽略了‘我’的存在。”刘立方认为,婆媳之间要学会降低期待,拉开距离,甚至划清界限。“只有先做好‘我’,才能让自我在家庭中活得洋洋洒洒、痛痛快快。”作者 牛琳 郝烨 【毛洁】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