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市场“过分娱乐化” 专家吁重视原创深度剧本

18.04.2016  16:49

  中新网宁波4月16日电(记者 李佳赟)随着《捉妖记》、《美人鱼》不断“刷新”国产片票房纪录,不可否认,中国电影市场正上演着一场“集体狂欢”。但在这一盛世背后,也显露出电影剧本“原创性丧失,复制性膨胀”的浮躁泡沫。

  4月16日,在2016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中国(宁波)电影编剧高峰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来自全国的著名影视编剧共同探讨在泛娱乐时代下,影视剧本的原创与改编问题。会上,不少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影视不缺国际导演,不缺大牌明星,主要缺少原创的优质剧本。

  当下,随着跟风剧、翻拍剧、IP作品改编剧盛行,影视剧本创作身患“贫血”之症。此外,在“快餐”时代下,不少编剧亦面临署名权遭侵犯、生存压力日益严峻等问题。在中国(宁波)电影编剧高峰论坛中,《琼瑶诉于正案始末》图书首发式举行,琼瑶特意发来信件,她表示著作权是创作行业的命脉,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期待海峡两岸的文艺创作环境海定波平。

  有“香港影坛教父”之称的吴思远在论坛上表示,有人说现在电影创作不需要剧本,有IP,我认为这是非常错误的。剧本就像一张图纸,好的剧本不需要好导演,不需要大明星,就可以拍出好电影,但是烂的剧本用大导演大明星都没有用。

  曾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柳建伟认为,文学性永远是电影的第一生产力,然而近些年来中国电影在文学性上并没有多少进步。“票房至上”的引导,正在把中国电影带入歧路。讲不好中国故事,提供不了中国价值观的中国电影,票房越高危险越大。

  “中国电影一方面高歌猛进形势大好,一方面又危机深藏。”《电影》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著名影视剧作家和评论家赵葆华表示,中国电影发展大崛起催生出一种令人忧虑的生态现象,过分倚重市场效应和娱乐精神,以市场成败论英雄,将会使电影创作出现畸形发展。

  “电影正进入一个小时代、轻时代、微时代,快餐文化电影和速食文化电影盛行。于是,不少创作者回避深邃,追求浅白,误认为现在是‘颜值时代’和‘感官时代’,于是一批脑残电影和粉丝电影大行其道。”赵葆华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时代,我们需要有生活深度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因为有深度的作品才能表现生活本质和社会发展趋势。

  据悉,中国(宁波)电影编剧高峰论坛为2016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宁波文博会以“创意中华,点石成金”为主题,紧紧围绕“特色创意”打造品牌形象,主要由展览交易、颁奖活动、主题论坛和其他活动四大板块组成,将全面展示海丝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促进各方的交流、洽谈与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