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区妇联树立“三性”意识 打造妇女工作升级版
自中央、省市委陆续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后,杭州余杭区妇联在余杭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以时不待我、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准把握基层导向、需求导向、服务导向和问题导向。今年与区委组织部、区“两新”工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带妇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增强妇联组织破除“四化”、深化改革的勇气和力度,逐步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妇女工作新格局。
一、建立矩阵型组织架构,实现组织和工作“双覆盖” 坚持“党建统领”贯穿始终,突出建立纵横交错的开放型妇联组织体系,推动“垂直管理”向“矩阵管理”转变,扩大基层组织容量,使妇女工作真正扎根在妇女群众之中。
1.夯实纵向基础。截止2015年底,全区建有三级纵向妇联组织383个,妇联干部1312名,其中镇妇联6个、街道妇联14个、系统妇委会30个、区直单位妇工委2个;村妇联114个、村妇代会74个、社区妇联141个,纵向组织覆盖率达100%。
2.拓宽横向组织。随着新市场主体的不断涌现、新兴业态的快速增长,加大将妇女组织建设和妇女工作横向拓展到女性集聚集中的地方和女性较多的社会组织。至目前,在企业、楼宇、市场、园区等领域建有“两新”妇联组织4658个,其中单建584个、联建107个、妇女小组3967个,组织覆盖率达100%。同时,由区妇联孵化培育的女性社会组织11家,其中民办非企业8家、社会团体3家。
3.加强末梢改造。根据“把神经末梢搞敏感,把毛细血管搞畅通”的要求,按照“网格化+功能型”的思路,加强组织“末梢”功能改造和提升。结合省妇联“一下移两下沉”活动和全区社会治理大联动工作,在全区1882个网格党支部中陆续建立妇女小组。138个村、社区中探索建立以兴趣专长、劳动生产、公益服务、文体活动等为纽带的各类功能性新型妇女小组172个,吸纳妇女3300余人,让妇女群众成为基层妇女组织开展活动的主角。
二、组建社会化工作团队,实现人才和资源“双向道” 打通体制内外工作资源,构建“妇工+社工+义工”的社会化工作队伍,吸收一批不在编的妇女工作者,推动“妇联自转”向“社会公转”转变。
1.增设兼职妇工。针对“工作力量分布呈倒金字塔形”问题,今年1月在杭州地区率先启动镇(街道)妇联兼职副主席选任工作,通过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妇女加入妇联组织,明确权利义务,强化职责责任,进一步壮大妇女工作力量。截止5月底,全区20个镇(街道)的选任工作已基本完成,共选任兼职副主席40名,平均年龄39岁,其中来自教育卫生系统9名,农村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女性负责人8名,企业、金融产业、新社会组织18名,热心妇女事业普通群众5名。接下来,将结合镇(街道)、村(社区)组织换届工作,增设两级妇联执委职数,着力扩大基层一线比例。
2.培育专业社工。针对基层妇女需求量大、单靠政府行政管理手段无法解决的一些“看得见但管不了”问题,自2013年起,区妇联自主培育、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女性社会组织10个,通过牵线搭桥、加强指导、项目扶持等举措,既延伸妇联工作触角,又提高服务覆盖率和针对性,更有效地服务全区妇女儿童和家庭。至目前,10个女性社会组织已承接各类项目24个,获得扶持资金144 万元。下一步,区妇联计划在镇街和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行业协会)中培育一批女性社会组织或女性社会“草根”联盟,进一步弥补工作覆盖盲区。
3.联动志愿义工。联动活跃在基层2857名巾帼志愿者、2000余名家庭志愿者力量,沉入网格、融入大局,开展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困难帮扶、家庭教育、环境美化、文体健身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次,受益群众达49万余人次,如“五水共治”巾帼护河志愿行动,“服务G20 巾帼公益在行动”、 综合环境整治大会战巾帼助拆行动、垃圾分类宣传、“清洁”家园、“智慧”家长学校、“开心”健身、“爱心”助老、“知心”助航等,努力把巾帼志愿服务打造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道德力量的响亮品牌。
三、搭建链接式服务平台,实现网上和网下“双融合” 创新“妇女之家”固有形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不隔空喊话、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实现联系服务妇女群众在“最后一纳米”。
1.流动式链接感情。2015年11月,在杭州地区首创“圆桌畅聊会”活动,定期组织妇联干部利用组团联村、周三无会日、驻夜值班、工作例会、茶余饭后等时机,走进村(社区)和农户、居民家中,与妇女群众围坐一起,围绕G20峰会、综合环境专项整治、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垃圾分类、“最美家庭”评选、家风家训传承、美丽庭院创建、家庭教育指导、法律法规宣传、婚姻关系调解等内容,听民声,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这一做法既打破“妇女之家”固定活动阵地,打造一个流动灵活的“家”,又让妇联服务工作真正沉入基层、更接地气,深受基层妇女干部和妇女群众的喜爱和追捧。圆桌畅聊会开展以来,已走入20个镇(街道)、500余个村民小组、500余个妇女家庭,共计召开617次,参与妇女干部和群众达7000余人次。很多妇女群众感叹:这样的形式多少年没见了!
2.项目式链接需求。自2014年起,在社会公开征集需求意向的基础上,在省妇联妇女儿童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下,与10个女性社会组织以及其他一批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社会组织加强联系合作,面向全区实施妇女儿童公益项目40个,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提升妇女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据统计,三年累计拨付项目补助经费203万元,项目实施对象从0-6岁的婴幼儿覆盖到百岁老人,从普通家庭覆盖到企业职工、征地拆迁妇女、独居老人、单亲困难母亲等特殊群体,涵盖近5400余户家庭,直接受益 1.79万人次,间接受益近20.32万人次。
3.指尖式链接组织。嵌入“互联网+”工作新理念,结合“一下移两下沉”专项工作要求,以余杭妇女网、“余杭妇联”微信微博为主导,镇街、村社、妇女小组分级建立QQ群、微信群,用于妇联干部之间、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之间经常性开展联系、服务、交流等活动,通过主动发声、及时发声,让妇女群众在网上网下随时随地都能找到自己的组织、参加组织的活动、得到组织的服务。至目前,创建以妇联干部为纽带的QQ群165个、微信群306个,联系基层妇联干部和妇女3.2万人次。其中,村(社区)建立直接联系群众的微信群229个,QQ群99个,吸纳妇女1.2万余名。
四、健全长效化工作机制,实现能力和活力“双提升” 以提升妇联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为目标,以作风建设破题开路,健全防止和克服“四风”问题的长效机制,打造一支有定力、有毅力、有执行力、有战斗力的妇联干部队伍。
1.工作机制导向化。完善机关干部考勤、学习等管理制度,建立“‘一月一晒、一季一谈、一年一评’制度”,即每月公布工作进度成效、每季围绕主题开展中心发言、每年个人表现考核评优,在机关内部建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工作导向,提倡“多在路上、多在一线、多在基层”的工作状态,引导妇联机关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2.考核机制激励化。制定镇(街道)年度妇女工作绩效考评办法、机关(系统)妇女工作目标责任化考评制度,以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党委政府、基层妇女群众满意度测评为主要评价标准,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实绩考核和激励考核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
3.联系机制常态化。建立妇联执委联系制度、镇(街道)妇女代表任期制,通过定点联系、定期会议、定时学习、定量走访、定向调研、定责建议等方式,强化妇联执委、妇女代表在妇代会闭会期间的职责担当,让“履行一届代表职责、联系一方妇女群众”真正落到实处,构建起广泛联系妇女群众的基层妇联组织网络,进一步扩大妇女工作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