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不可再生的文物活起来
四川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让不可再生的文物“活起来”?无论是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编制文物保护单位规划,还是灾后文物的抢救性保护,抑或博物馆的建设,四川正在行动。
像生命般保护历史文物
2014年12月底,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受损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雅安观音阁,在耗时290多天之后终于成功修复。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观音阁、高颐阙等国保单位和部分省保单位在内,灾后文物抢救保护项目已全部启动,国家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观音阁、三苏祠的文物本体修复,已经顺利完成。
这只是四川文物保护的一个小小折射。
保护文物,首先要摸清家底。2014年,四川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推进,四川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认定系统外文物5847件/套,登记收录藏品总数21万余件套,居全国前列。四川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
不可移动文物的大遗址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也齐头并进。2014年上半年,“三星堆”和“金沙”携手以“古蜀文明遗址”身份联合申遗,让遥远的古蜀文明再度受到瞩目。不仅如此,按照世遗申报的相关标准,“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保护更加得力。同年,为配合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荔枝道考古调查顺利开展。散落蜀道之上的文物分布情况和价值评估,为蜀道申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4年底,省政府根据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为全省2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96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从此,四川的省级和国家级文保单位将全部拥有科学严谨的保护依据。
那些散落在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同样得到关注。据介绍,2014年四川投入到博物馆的各类资金超过1亿元,四川相继启动了四川博物院为首的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项目和13个可移动文物的修复项目。去年底,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的270多件可移动文物进行抢救性修复,让伤痕累累的文物重获了第二次生命。
我们为什么要像生命般保护文物?因为文物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最为宝贵璀璨的文化财富。
文物就这样“活”起来
如何让珍贵的文物“活”起来?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达248座,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158座,行业博物馆14座,民办博物馆76座,全省博物馆基本形成了分布广泛、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局面。2014年,全省博物馆共计接待观众近5000万人次;向公众开放的基本陈列有223个;临时展览221个、宣传教育活动813项、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顺利完成青少年教育试点项目,并在全省10家博物馆推广……
自己的家底要亮出来,还要走出去。2014年底,四川省文物局和美国宝尔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神秘的古蜀文化展》在美国隆重开幕。来自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的127件展品,让遥远而神秘的古蜀文明顿时变得鲜活而生动。与此同时,四川博物院还在南京举办了《竞技·生活——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万里江山频入梦——两岸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纪念展》。配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四川博物院还参加了赴意《早期中国展》、赴英《皇宫与驿道展》等展览,全年参加的各类展览达50余次,四川文物在世界各地频频露脸。
如何让不可移动文物也能“活”起来?2014年底,四川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1处省级文保单位公布了保护规划。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的文物保护一直存在重本体、轻环境等诸多问题。而规划先行,将使文物和周边环境形成整体保护,让文化遗产的价值更加完整。而细心的市民也发现,在各级文保单位前,青石材质的文物保护标志碑也纷纷竖立。这些标志碑上标注了文物的名称和保护级别、重要价值等信息,让文物的保护和观赏更加直观醒目。
让传统村落留住乡愁
2014年底,四川22个传统村落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此,全省中国传统村落总数达到84个。
保护传统村落,留住历史文脉,四川在避免拆旧建新加快传统村落消失之外,发掘传统村落中文物的价值和魅力尤其成为重中之重。
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的传统村落中,国保和省保集中成片的村落就有9个。如何让文物保护惠及传统村落?2014年5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名单,四川古蔺县二郎镇红军街和泸县方洞镇屈氏庄园成为试点。在文物局组织专家拟订的方案中,文物的展示和利用被放到了重要位置。在政府之外,鼓励公众参与到村落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当地村民迫切期待随着整体保护利用工程项目的完工,他们能够从国保单位屈氏庄园的开放中获益。
据悉,在第二批6个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中,文物保护如何惠及传统村落,仍被视为重点。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物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精彩点击
践行文物保护,四川交出的成绩单别样亮眼。
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中,四川甘孜州石渠吐蕃时代石刻和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双双入选。这是四川在21世纪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中,第一次有两个项目同时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保中心
拥有众多现代化文物检测和修复设备的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文保中心以及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为四川省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优势互补、国内领先、辐射西南的文物保护技术格局初步形成。
申遗
在蜀道之外,四川最近几年已经让“古蜀文明遗址”、“藏羌碉楼与村寨”、“中国白酒老作坊”等3处文化遗产,成功列入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大遗址保护
三星堆、金沙遗址公园已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邛窑遗址公园已投入建设。罗家坝遗址、茶马古道等大遗址的保护工作正有序推进。
锦里古街
四川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典范。充分利用古建筑的时间、空间,让文物走出被禁锢的传统局面,保护文物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互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