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社会发展为教育社会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也给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机遇和新要求。而教育是社会发展不断开拓的必然选择,更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桥梁与阶梯。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社会发展必然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教育要相应地作出调整,来应对现代化带来的挑战。
立足于问题研究、着眼于学科发展、致力于实践服务,是社会发展期教育社会学的三大使命。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有企业家提出,中国的乔布斯在哪儿?其实,至少是同等重要的问题还应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民的学习需求和教育需求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工业化时代形成的教育理念、体制、板块、模式、内容等等能否满足这些需求?教育仅仅是民生问题,还是影响和最终决定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成败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的战略问题?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框架中“修修补补”,还是教育同样需要改革创新,需要一场与时俱进的深刻的教育革命?以上问题,关乎国运长久,不可不察。
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教育创新发展
人类社会正在急速向新的社会形态即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转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快让全球各国都有点“措手不及”。中国的改革进程至少有两大特色与教育密切相关:一是中国面临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双重转型,双重转型带来的阵痛和挑战同时并交织发生;面临由于教育理念、体制、模式、内容、方法改革的滞后造成的人才和国民总体知识、技能、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准备严重不足。二是中国近40年中从国内生产总值不到美国十分之一快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已处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风口浪尖之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挑战之多元、复杂,历史罕见,全球罕见;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和培养,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通过教育改革创新,走出瓶颈,既迫在眉睫,更需要相当长时间。即使是正确的教育改革,其效果的显现,也需要一两代人的努力。时不我待,需只争朝夕。
中国教育要不要创新发展?回答应当是肯定的。且看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创新已非预言,而是现实。在推进教育创新发展进程中,确立面向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既能有效应对时代变化、又兼具超越性的教育理念,是极其重要的。根据这些理念探索和创立的新型学习和教育模式层出不穷,新的教育生态正在生成并向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严峻挑战,挤压传统教育机构的领域和生存空间,迫使传统学校改革创新,并将在这一新旧博弈的历史进程中逐步从边缘走到中心。服务于工业化社会的传统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重心是人的青少年阶段,模式是封闭的工业化流水作业,统一规格、统一内容、统一模块、统一考核,教育板块化,板块之间森严壁垒、难以逾越,等等。无疑,传统教育理念、制度、体制、内容、模式、方法已经很难或者说不可能满足经济和社会急剧发展带来的全民、多样、多重、终身、泛在和紧迫的学习需求和教育需求。引领中国特色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五大理念中创新为首,可是,我国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主要精力都用在培养、考核学生背诵和复述一系列标准答案的能力上,这种教育肯定不是培育人的创新意识、创新冲动和创新能力的方式。这种状况如不下决心予以改变,不仅会长期拖住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后腿,而且,希冀我国依靠全民总体素质和人才的数量、质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走到世界前列,跨越全球化重重障碍,引领全球化进程,也将步履艰难。经济和社会发展呼吁教育本身必须改革创新,呼唤一场新的深刻的教育革命。与时俱进,实现教育改革升级,乃我国百年大计,刻不容缓。
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议
教育改革创新,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是一个大趋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进程,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历史起跑线: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先进的可能会落后,后进者可以实现超越。因此,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体制,更新教育内容,满足全民学习需求,服务经济和社会转型,促成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就如何启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创新进程,我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一个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一旦形成,其稳固性往往超过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和社会体制。西方人也承认,大学是最不愿意改革自身的。即使中小学校,改革升级也意味着学校使命、教育内容、工作程序、教师职业要求、工作方式等等诸多方面的重塑,意味着学校宁静的打破。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更与我国经济和社会体制、国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启动教育改革升级的进程,绝非易事,必须首先从转变理念开始,从领导开始,从领导机关开始。转变理念则必须首先从面对和认识变化了的世界、变化了的经济、变化了的社会、变化了的学生、变化了的学习群体、变化了的学习需求提出问题开始,展开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没有教育理念的突破和转变,就不可能有教育改革改革创新的发生。时间将证明,要顺应潮流,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
第二,创新教育模式,鼓励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建立充满活力、激励创新的教育生态。教育改革创新的一大趋势是在新教育理念引领新型教育模式不断出现。建议鼓励和积极引导成片、成地区、成系统的学制、课程、教学、考试、升学制度、质量标准修订的整体、连环改革创新试验,探索新模式,建立新体制,坚决改变学习即死记硬背和一考定终身的状况,解放学习者,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和精力发展自身的兴趣、特长、爱好和天性,养成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热爱创新的素质、能力和潜力。鼓励和持续支持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进程,重视其对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探索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探索在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又多、又省、又好地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平等、社会公平和稳定,大面积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学发起的慕课的启示远远不是课程上网。通过慕课,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面授,推行因应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学习需求的双模式、多模式开放办学和混合式学习才是真谛和趋势。应当鼓励并支持我国传统高校探索双模式、多模式办学和混合式学习,鼓励和支持他们与新型教育模式的联网、合作、互补、共赢。鼓励和引导一切利用网络技术创建新的学习和教育模式,包括企业大学、社会大学和各种网上培训和教育,只要它们有利于满足亿万民众学习需求、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国家兴旺发达、有利于形成充满活力和推动创新的新的教育生态。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潮流,主动积极推进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是推动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任务。
第三,加强领导、制定支持鼓励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有序平稳推进教育改革。我们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和明确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制定具体规划和我国教育改革战略,精心选择关键领域和突破点、试验区,扎扎实实,逐步和稳步向前推进,实现我国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作者:王一兵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