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山门镇打好“建管用育”组合拳促农村文化礼堂发展
近年来,山门镇精心打好文化礼堂“建管用育”组合拳,在建设方面突出统筹规划、管理方面突出队伍建设、使用方面突出文化惠民、培育方面突出“一村一堂一特色”,文化礼堂发展蹄疾步稳,切实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建:在科学统筹上下功夫
山门镇区划调整之后共划分山门、东屿、畴溪3个片区,现有文化礼堂3个,分别为山门片2个,东屿片1个。今年,在申报文化礼堂项目时,从区域均衡性和人口集中度考虑,结合全镇规划,科学统筹,侧重选址畴溪片和东屿片,分别在群众便于聚集、乐于参与的行政村主要区块,利用现有设施进行改建扩建。一个是郭岙村作为畴溪片主路口村,在该区域人员相对集中,能起到很好的区域带动作用。另一个是高二村毗连南雁镇,且属于东屿片山门至南雁绿道网主要建设村,人口往来交流较密集,能起到很好的宣传示范作用。
同时,对今年在建的两个文化礼堂也经常性开展业务指导,不仅按照标准规范建设,更加注重文化礼堂的个性特色,将红色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公民道德建设等功能有机结合,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公共服务的平台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场所。
管:在可持续使用上下功夫
积极发挥基层党员、热心公益事业人士、文化能人等作用,明确一名村干部专门负责,同时委托第三方进行管理和服务。为健全农村文化礼堂辅导员制度,从热心村民、农村党员、回乡大学生等人群中选拔有素养、有责任心的精英分子担任文化礼堂“八大员”,确保每个农村文化礼堂有人对人、点对点的文化业务指导。同时,发动热心公益事业的文艺工作者、医护人员、教师、农技人员等专家志愿者,细化文化礼堂服务项目清单,为群众提供文艺演出、科普宣传、政策咨询等服务,把工作触角伸向基层;落实好宣讲人员,适时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和热点问题引导。
为给村民提供多样服务,加强对文化礼堂服务内容和活动的统筹,支持和鼓励文化礼堂所在村(居)组建文艺队伍,如上垟村组建了上垟舞龙队、腰鼓队、舞蹈队、民间吹打队,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
用:在铸就农民精神家园上下工夫
自建成以来,全镇各个文化礼堂活动不断,“乡镇心连心•文化一家亲”文化走亲文艺展演、“平安杯”红色才艺大比拼等纷纷登场,正能量迅速得到传递。文化礼堂是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好载体,着眼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党课宣讲、文艺演出等各类活动,让文化礼堂成为村民精神向往、心灵依托的殿堂。
今年,依托温州市文化礼堂服务项目供需平台的“点单式”文化服务,文化礼堂惠民服务进入O2O模式。
通过供需平台,农村文化礼堂新的服务项目也在持续征集中,巡演、点对点培训、社科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等服务项目也将上线,加大“你点我送”惠民工作力度。
育:在传承特色文化上下工夫
在坚持标准的基础上,农村文化礼堂在建筑风格、展示内容、活动样式、工作机制等方面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真正实现“一村一堂一特色”,如上垟村的红色文化、悦来村的孝文化、坑东村的武术文化、郭岙村的村寨文化、高二村的古井文化等。
山门镇农村文化礼堂不仅以民俗弘扬为要点,举行拜师礼、幼儿开蒙礼、孝老爱亲礼等传统礼仪,充分发挥民间文艺社团等群体的积极性,挖掘猜灯谜,制作清明饼、芥菜饭、腊八粥等一系列民俗活动,推动乡风乡愁、礼节礼仪进礼堂。还以平民化、草根性为需求,根据民间流传且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以农民群众自主创作、本色演出、自娱自乐的形式,创作了《美丽的家》《上垟红村》《悦来越好》等村歌以及《红都颂》《红都山门》《山门丰碑》《桃花林梦》等一批文艺精品,展示山门文化魅力,真正让农村文化礼堂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