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罐底数字及二维码被刮掉,有猫腻吗?
近日,市民龚女士遇到一件揪心事,数月前她在市区一家奶粉店购买了数罐某品牌奶粉,儿子晓晨(化名)吃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感冒、发烧直至全身并发红疹,怀疑奶粉有问题。
龚女士向12315投诉,瑞安市市场监管局介入,与该奶粉店负责人、奶粉厂家代表商讨相关赔偿事宜,但三方协商未果。面对高额的个人质检费(做一个奶粉全项检测需要数万元)及潜在风险(家中尚未开封的奶粉不一定存在问题),龚女士的维权路陷入困境。
家长:儿子吃了一段时间奶粉,吐奶、感冒、全身发红疹
“为什么说是‘问题’奶粉呢?”龚女士说,最近查看家中未开封的奶粉罐底时,才发现其编码数字和二维码都被人为刮掉了。
在龚女士家里,执法人员核实了情况。3罐Ⅰ阶段(900克)的某品牌奶粉,其中1罐已开封,2罐包装完好。奶粉罐底边缘有一串生产日期的数字,罐底中间位置贴着合格证、积分标签。揭开罐底的积分标签,是积分码、溯源码及二维码,但三者均已被人为刮掉,无法辨识和读取。
龚女士称,今年3月,她在市区一家奶粉店先后购买了多罐该品牌奶粉。吃了1罐多后,晓晨开始出现吐奶、感冒、发烧等现象,且食量从每次200多毫升逐渐降到100毫升。
龚女士带着孩子辗转瑞安、上海等多家医院就诊,但病情未好转,逐渐发展到全身并发红疹。5月初,龚女士再次带着晓晨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就诊。经医生诊断为皮疹,伴瘙痒,有时全身出现风团,面部数枚红色丘疹。过敏原粗筛检验报告显示,晓晨对牛奶过敏和狗皮毛屑过敏。医生嘱咐龚女士赶紧停掉孩子此前一直在吃的奶粉。
当晚,龚女士给孩子换了同一个牌子的新奶粉。第二天,晓晨的红疹退去了。“得知孩子是奶粉过敏,我们开始怀疑奶粉有问题,后经仔细查看,才发现这数罐奶粉的罐底数字都被人刮过。”随后,龚女士向12315投诉。
奶粉店:被刮掉的数字属于物流码,不影响奶粉质量
奶粉店相关负责人向龚女士坦承,奶粉罐底的数字确实是卖出前已经刮掉了。但他认为,这组数字只是物流码,并不影响奶粉的质量,如果龚女士认为奶粉存在问题,愿意配合做奶粉质量检测。
对此,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该品牌奶粉罐底的4组编码分别代表了生产批次、保质期、生产日期和物流码。其中,位于奶粉罐底中间的物流码代表着销售区域和店家。而相关店家之所以刮掉物流码,可能是因为他们违反了厂方相关规定,为了增加销量而进行跨区域的低价销售。当然,也不排除被刮码的奶粉存在造假、掺假的可能。
“比如,某品牌的一罐奶粉零售价应该是220多元,刮码后每罐只卖150多元,比厂方提供的销售价低了很多。”该业内人士表示,“为了省钱,不少市民也会购买这些刮码的奶粉。”
执法人员又联系了奶粉厂方,奶粉厂方代表现场确认了龚女士家中的数罐奶粉是真品,并出示了同一批次奶粉的检验合格证复印件。但也不排除个别奶粉在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质等问题。
律师:商家刮码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龚女士说,晓晨患病前后花了1万多元,包括看病费用、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等。
根据相关规定,送检奶粉要提供5罐同批次的奶粉,否则不予受理。杭州某检测机构表示,个人检测奶粉,需保证送检产品的完好,且由个人承担费用。1罐奶粉做全项质量检测,约需要2万元,且无法直接证明奶粉与孩子的患病相关。这让龚女士一家犹豫不决。
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假如龚女士认为其所购买的奶粉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向销售者或者生产者追究责任,也可同时向两者追责。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食品质量是否合格应由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举证责任。
这起纠纷中,厂家已经提供证据证明该批次的产品经检验系合格产品,那么举证责任就要反过来,即应由龚女士证明奶粉存在质量问题。
龚女士需要承担以下举证责任:第一,需要把奶粉送到有关质检部门,只有拿到了“质量不合格”的检验报告,才能据此提出索赔要求;第二,家长认为“婴儿身体不适与食用问题奶粉有关”,还需要提交损害后果的证明,比如婴儿受到损害后就诊的病历等;第三,还需要证明受害与食用奶粉两者有因果关系的初步证明材料。
另外,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由执法人员对该批次的产品进行抽检,结果一旦显示还有类似情况,消费者的主张就可以得到证实(当然,相关部门是否决定抽检要视情况而定)。届时,消费者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市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这类物流码往往属于厂方的自身行为,其保存是否完好,目前尚不能作为消费者的维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中,还没有此类行为维权的具体条文)。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面临维权难的问题,建议市民谨慎购买被刮码的商品。(瑞安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