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曙光奋进 浙江杭临城际铁路施工纪实

31.07.2019  18:04

  中新网浙江新闻7月30日电(汪恩民 胡丰盛 韦玉坤 许康)7月25日,在全体参建员工的一片欢呼声中,盾构机缓缓破墙驶出,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杭临城际铁路10标——凤新路站-绿汀路站(以下简称“凤-绿站”)盾构区间隧道左线顺利贯通。

  杭临城际铁路是连接临安和杭州中心城区的一条城际铁路。起于临安,终于余杭,全长35公里,设站12座,设计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120公里。根据要求,杭临轻轨将于今年年底开通运营,届时将进一步增强杭州都市圈的经济辐射作用。中铁隧道局主要负责为凤新路车站施工、老余杭镇站-凤新路站、凤-绿站一个车站两个区间的盾构施工,合同造价约为4.789亿元。

  凤-绿站盾构区间隧道出绿汀路站西端后沿规划水乡北路向西行进,下穿社区、民房、公路等,最终接至凤新路站北端头井。区间曲线最小半径为490米,最大半径为1500米,最大纵坡为25‰,最小纵坡为2‰。为确保按期完成施工生产任务,针对区间隧道地质特点,项目部采用2台国内自行研制生产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投入施工。

  项目建设初期,因前期受设计方案调整、土方外运等客观因素影响,项目部面临严峻的工期压力。针对复杂多变的施工条件和紧张的工期压力等特点,项目部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主动同业主、设计等单位沟通协调,整合有效资源,逐步建立以奖为主、奖罚结合的激励手段,坚持以目标倒逼落实,以时间倒逼进度,落实“盯人、盯事、盯项目”工作机制,先后开展了“大干120天”、“最后20天攻坚”等系列活动,不断优化施工工序,保障了盾构机有效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自凤-绿站区间隧道左线盾构机成功始发后,建设团队在盾构参数匹配、掘进循环控制、工序衔接、下穿村庄公路等方面遇到难题,针对这些困难,项目部成立盾构攻坚队,摸索如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组织施工。攻坚那段日子里,盾构团队“泡”在隧道洞里,测量队员每天扛着数十斤中的测量仪器在洞内作业,不少人脚上磨出水泡。设备员们每次检修完设备浑身湿透,身上脸上沾满油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盾构机推进速度与螺旋机的转数、出土量等达到平衡可控,现场施工工序衔接逐步走向正轨,为后期施工进度提供了保障。集团公司总经理唐忠等多位领导先后到工地现场督导和帮扶,并指派工程部、设备部、华东指挥部管理专家和分管领导驻点坚守,坚持全天候盯班、跟班制度,到工地一线与参建员工同吃同住同作息同劳动。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协调抽调兄弟单位盾构维保、技术管理干部雪中送炭,通过缜密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全体参建员工一路高歌猛进,施工进度节节攀升。盾构掘进以来,该区间多次实现单日推进18环以上,创造了项目部单日掘进施工纪录。

  在今年4月29日“打赢杭临线通车硬仗誓师大会暨首列车接车活动”会上,杭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建平指出,要把轨道交通建设作为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亮出党员身份,树起先锋形象,切实增强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杭临城际10标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党委关于“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的号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开展了“党员安全监督岗”、“党员示范岗”、党员“网格化”管理、青年先锋队等活动,在推动项目党建发展的同时促进了生产发展。

  “入党之初,我的理想是为人民群众多作贡献,参加工作后我参与建设了杭临城际铁路市政项目,感到挺自豪的,当未来大家乘坐列车经于此,我想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来自四川的小伙张正东如是说,他是建设团队中最年轻的党员。在标段工作的日子里,他早已习惯隧道内的空气潮湿、噪音混杂的环境,赶工期的几个月里,他和同事们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有时下班了,我对工地现场依依不舍,直到再掘进一两环才离开,我这人就是‘爱占便宜’,不多在现场看几眼,晚上躺床上睡不踏实。”张正东一边挠着头一边调侃自己。项目部财务部部长姚晶晶是一名老党员。作为一名女职工,在坚守本职岗位的同时,自发组织“后勤保障小分队”,晚上驻守项目为现场职工送宵夜,为项目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工地上像这样的党员同志还有很多,在施工现场指挥调度的工区主任初宝其、深入隧道亲自上手操作的盾构司机任磊,坚持36小时洞内持续作战的积极分子陈振华等,不同的名字传递着同一种声音“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为实现洞通全力以赴”。在“最强支部”的带领下,前仆后继的中隧人奋战在施工一线,上下联动,党员同志模范带头,职工群众紧密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截至目前,杭临城际铁路10标施工任务累计完成91%,4个区间隧道中,3个区间已经贯通,最后的凤-绿站盾构区间隧道右线剩余100余环,目前正有序高速推进中。据了解,该区间右线预计将于本月底实现贯通。届时,杭临城际10标段将实现全部洞通任务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