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人员当“羊倌”打开脱贫增收之门
浙江工人日报讯 记者夏晓茵报道 湖州市南浔练市镇失业人员黄大军日前在区里的“造血型养羊扶贫基地”年丰湖羊生态养殖场领到了两只种羊。据测算,一年下来通过养羊可增加收入6000元左右。
如何帮助困难户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脱贫增收,练市镇总工会与当地慈善总会采取“帮扶部门+基地+困难户”的帮扶模式,投入项目资金48万余元,为138户困难户提供优质种羊330头,并从技术、管理和销售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服务。初步统计,138户困难家庭每年可增收80多万元。
失业人员朱来祥过去也想靠养羊脱贫,但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去年他领养了种羊当“羊倌”,两样都有了。现在他专心致志当“羊倌”,每天忙着割草、冲洗羊舍、配料喂食,利用新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细心护理这些湖羊。他自信地说,“我要把这‘羊倌’做出个名堂来”。
据了解,目前练市镇湖羊养殖场为数不少,但作为扶贫基地,既要有成熟的技术,更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相关部门在调研比较后,最终选择了年丰养殖场作为扶贫基地。年丰养殖场是一家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湖羊养殖场,饲养规模、配套设施、科学饲养管理在浙北地区属领先水平,是南浔区的农业重点建设项目。
据年丰湖羊生态养殖场负责人潘坤泉介绍,湖羊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1年可产羔2次,平均产羔2—3只。湖羊全身都是宝,羔羊皮是制作皮衣的优质原料,羊毛可做地毯原料,也可加工成呢绒、毛线等产品;湖羊肉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熟羊肉这几年每公斤价格都在120多元。因此,相比其他农业开发项目,湖羊饲养经济价值比较高。
定下项目后,练市镇总工会和慈善总会为困难失业人员造血帮扶设计了一系列的制度。基地与领养者通过签订协议书,在种羊提供、日常管理、防病治病等方面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基地负责人会同镇畜牧站技术员,经常深入困难户,了解饲养动态信息,在饲养配种、防病防疫等方面进行实地指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举办培训班,传授饲养方法,防病治病。为消除领养户的后顾之忧,承诺以合理的市场价格收购湖羊。
练市镇新丰村的沈利荣,是村里的低保户,他被选入扶持名单后,免费得到两头湖羊种羊,整个养殖过程还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产羊后不愁销路。沈利荣算了笔账,两年的收入就有1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