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湖州林业机械

17.06.2015  14:53

  6月5日至10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绿色时空》专程来湖州在吴兴区妙西镇等地拍摄市派驻该镇科技特派员、市林业局杨健自主开发研究的林业机械。在5天的拍摄中,围绕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提升竹子培育经营水平、促进林业增效竹农增收,全景式展现了毛竹伐桩处理机、多用途林地专用旋耕刀、毛竹钩梢装置和毛竹采伐工具等实际应用场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线生产“机器换人”已势在必行。对此,从生产实际出发,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改进等多种技术手段,已陆续推出4种林业生产机械。

  毛竹伐桩处理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不仅攻克了长期困扰竹农生产上费力、占地、不易腐烂降解等难题,应用机械处理之后,既可进行蔸内施肥,又能自然储水抗旱,一般每人每天可以处理500—600只竹蔸,省肥、节地,提高工效,科学利用,让竹蔸在完全降解前再为生产作最后的贡献。

  多用途林地专用旋耕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嫁接在微耕机动力平台上,运用模糊缠切原理,突破传统刀具一进入林地就被鞭、根卡死而导致死机的技术瓶颈。该刀具可适用于毛竹林、果园、茶园、苗圃等,翻耕深度12—25公分,可自行调节,工作效率一般每天3—4亩。

  便捷式毛竹钩梢装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材料较轻、便于携带,解决了传统钩梢工具选材困难,携带不便,操作费力等问题。

  充电式毛竹采伐工具,通过引进工具和锯片,进行重新组合,解决了传统毛竹采伐技术性强、体力消耗大等难题,工具轻便、操作简单、效率较高,初学者5分钟就能熟练掌握。 

  在5天紧张的拍摄中,他们详尽地与操作使用人员进行交流,听取使用人员的亲身体会和感受,体验林业“机器换人”生产需要。据介绍,回北京后将进入后期制作工作阶段,预计将在7月中旬左右播出。(湖州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