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次采用MLF定向放水7695亿
11月6日,央行发布了《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证实9月和10月,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此外,央行还解释了有关“合意贷款”的问题,并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两次使用“MLF”
今年9月,诸多媒体报道称,央行向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5000亿左右的SLF(常备借贷便利),此消息一直未得到央行和商业银行的正面回应。
《报告》表示,根据货币市场流动性总体情况,第三季度人民银行未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保持为0。
10月,市场再次传言央行向股份制银行实施了一次3000亿左右的SLF操作,随后中金公司称此次操作并非SLF,而是央行新创设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央行同样也并未回应。
此次《报告》终于澄清了上述两次传言。今年9月,央行创设了MLF(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9月和10月,央行通过MLF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
央行称,总体看,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MLF起到了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
此外,针对近期媒体多次提及的所谓“合意贷款”,央行称,实际就是指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其核心内容是指金融机构适当的信贷投放应与其自身的资本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相匹配。
货币政策主动作为
央行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虽然央行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控依然态度谨慎,但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再次加重了市场有关降息的预期。
尽管央行称第三季度进一步调整了与小微企业、涉农贷款等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相关的政策参数,并适当加大了对支小支农贷款较多的中小金融机构的调整力度,但巴克莱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分析认为,“分企业规模看,PMI数据显示定向宽松措施对于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成效不大”。
常健日前表示,10月国家统计局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值意外从9月的51.1回落至50.8,证实了内需疲软、增长势头羸弱的局势。预测央行还将两次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一次在2014年第四季度,另一次在2015年第一季度。10月官方PMI数据走低、内需持续疲软以及通缩风险的不断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近5年新低等因素加大了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