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没降准,股市却大涨,原来钱袋子松了

13.10.2015  10:13

    专家解读央行新工具: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

    本质上是信贷加杠杆,刺激实体经济和股市

    左图:近期难得好行情,让股民开心不已。本报记者邵全海 摄

    上周末,央行没有如市场预期的那样降准,却宣布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从原来“粤鲁”二省推广至“沪津辽苏鄂川陕京渝”等9省(市),结果A股放量大涨,沪指收盘大涨百余点。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什么?为何有这样神奇的效果?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请智库专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姚铮,和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徐敏,进行了解读。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

    本质是加杠杆

    央行没有降准,却选择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有什么好处?

    姚铮认为,所谓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就是银行可以拿贷款作抵押,向央行借钱(再贷款)。无论是降准还是降息,都是一种普遍性的调控工具,面向所有的金融机构。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可以做到定向量化宽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央行可以根据商业银行质押的资产,来决定要不要放贷,放贷比例和金额多少。也就是说贷不贷由央行说了算。

    徐敏表示,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货币,以前是一种信用贷款,管理比较粗放;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一种更有效的货币投放,如果商业银行缺钱,想申请贷款,就得有拿得出的资产做质押,这样能很好地引导银行的贷款投向哪里。如果是国家支持的产业,央行可能会乐于贷款,放贷比例可以高些;相反央行就可以不贷,决定权在央行。

    盘活银行信贷资产

    释放更多流动性

    据悉,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部分贷款企业进行央行内部评级,将评级结果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纳入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范围。

    “制度设计本身主要还是考虑到盘活银行的信贷资产,因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在中国来说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一直在讨论怎么把存量如此之大的银行的信贷资产给盘活,这个措施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具体的努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称。

    姚铮认为,近年来央行确实拿出了不少新工具,主要是四种:抵押补充贷款、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与它们的区别,最主要是抵押品不一样,前者是银行的信贷资产,后者主要是主权债、国债、政策金融债和央票。

    主权债、国债、政策金融债和央票在银行业务中的占比并不高;而信贷资产占比要高得多,一般可以达到银行业务的七八成。也就是说,央行推广试点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实际上将银行抵押物规模扩大许多,解决了商业银行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

    所谓信贷资产抵押再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可以用现有的信贷资产,也就是已经放出去的贷款,到央行去质押,获得新的资金。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这等于是给银行提供了一个补充可贷资金的新渠道。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王燕平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