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林水库能供城区市民喝8天 西部四县市水质好到全部可游泳
生态文明体制领域的健全“五水共治”体制机制改革 和每个杭州人都有关
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美好生活的第一要素。
近年来,杭州推出五大门类11个重点领域改革项目,其中一项就来自于生态文明体制领域的“健全‘五水共治’体制机制”。
杭州水系发达,纵横交错,有包括钱塘江、苕溪等3223条乡镇以上河道,市域内总长度14751公里。“五水共治”就是要通过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供水、抓节水,把“水”的事情齐抓共管好。
今天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推出第四篇,和你说说“五水共治”。
治污水
案例:和睦港
这几年,和睦港在杭州一直“大名鼎鼎”。只不过,前几年的“名声”,是因为“黑臭”;现在,是因为“碧水清波”。
这条长11.8公里的河道,是京杭大运河以东片区汇入钱塘江的排涝主通道,也是杭州东部河网的最下游,跨越余杭、江干两区。因为众多水系汇入其中,又流经多个城乡接合部,污水直排严重,和睦港一度成为污水池,路过的行人捏着鼻子,住在河边的居民更是被熏得连门窗都不敢开。2013年“公述民评”时,和睦港附近的居民甚至带着水样,到现场“考问”治水工作。
2015年开始,杭州启动了为期两年左右的和睦港治理。
第一步是最重要的截污纳管全覆盖,让整条河道实现污水零直排,接着进行流域环境卫生大清理,优化区域引配水……现在,治理完工的和睦港,成功转型,除了以前身兼的“泄洪、排涝、蓄水、引清、航运”等水道基本功能外,现在还多了“景观、旅游、生态”等附加值。
沿河眺望,两岸是曲折通幽的游步道、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绿道驿站、景观亭廊、亲水平台、健身场地,已经变成了一条景色宜人、亲水休闲的滨水景观带。
最重要的水质也变好了。
和睦港三项主要指标,和整治前相比,改善幅度都达到50%左右,今年以来,和睦港支流中的横一港,稳定消除黑臭,清澈见底。
81岁的丁大伯,住在九堡蚕桑社区,他在和睦港边上住了大半辈子,小时候和睦港的水很清、鱼虾成群,常下河去摸虾;后来,看着和睦港变得又黑又臭,痛惜得不行;现在,终于又回到了以前“杨柳堤岸翠含烟,碧湖涟漪荡香帆”的时候。
居民们觉得,和睦港已经治理得很好了。但是,市治水办觉得这还不够。接下来,针对和睦港的水环境,还要做长效治理,让它永远清澈。
比如,要在长河港与和睦港之间新开1577米的河道,叫机场北港沟通整治工程,将在11月底完成;进一步完善集镇区域的雨污分流,对截污纳管进行提升改造;对和睦港各支流,需要复种的水生植物,全面重新复种,让水生植物发挥最大的作用;建立水质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加大监管力度,努力将和睦港打造成城市景观河、生态河。
数字说话:杭州两年累计完成71条460公里垃圾河、277条802公里黑臭河、2507个池塘沟渠等小微水体整治,已消灭“黑河、臭河、垃圾河”;全市清淤1464万立方米;在全市纳入监测的1845条河道中,优于V类水质比例同比上升25%。
钱塘江成为全省8大流域中第一条率先全线达到Ⅲ类的河流。西部四县(市)基本实现全域可游泳。
2017年怎么做?
在治污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截污不尽、城区河道雨天污水溢流、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杭州水环境质量的稳定向好。为此,市治水办以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大市政配套、清水入城4个“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未来三年安排了千余个项目,其中,2017年计划完成293个建设项目,下更大力气解决好污水溢流等问题。
推荐新闻: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刘云 通讯员 朱溆君 赵治舒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