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扎实开展打假护农工作

17.12.2015  19:32

本报讯 (记者 马津 通讯员 蔡建芳 董宝栓)天津市武清区现有农资经营户417户,其中全区95%农资经营户分布在辖区22个镇街范围内,涉农经营户辐射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5%。今年以来,武清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针对该区是全市涉农面积较大的区县这一现状,找准位置、积极作为,扎实有效开展打假护农工作。

按照天津市市场监管委的安排部署,该局深入基层动员,召开各辖区市场监管所主管所长、专管员、重点农资经营户和生产企业代表参加的农资护农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打假护农文件精神,公布上一年度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成果。该局及时组织各涉农市场监管所召开有其辖区内农资经营户和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打假护农启动工作会,明确辖区农资商品监管重点,公布上一年度农资商品典型案例,根据各所辖区具体情况,面对面交流讨论本辖区工作。同时,该局充分利用新闻、广播、报纸等媒介广泛宣传,形成农资打假高压态势。

武清区市场监管局安排执法力量对全区农资经营户进行排查,采取摸清农资市场底数、对农资质量监测“双轮驱动”等方式,锁定重点区域开展监测工作。通过“两比、两看”,该局确定下一步监管重点,一方面对化肥产品与往年上市商品进行对比,看有没有新的生产区域新品种;另一方面对销售价格进行对比,检查化肥索证索票情况,检查进货票据,了解某一种化肥的销售价格。通过与往年价格对比,该局确定下一步在农资市场需要突破的环节,全方位把握全区农资市场的监管重点。

近几年随着武清区城市化步伐加快,农资市场不断发生变化,在涉农面积区域呈现逐步缩小趋势的同时,农资经营模式也出现了新变化,由过去的小门小户经营转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联合经营。为此,武清区市场监管局利用大宗合同备案制度掌握索证索票情况,保障这一新型农资供给形式不出问题。同时,该局对一些大型批发户进行复查,抽检不明来源化肥,做到全面撒网、重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