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街头镇依托“乡土文艺创作团”唱出发展“好声音”
今年以来,天台县街头镇紧紧围绕“生态立镇、文化名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思路,秉持“文化聚民心、文化促党建、文化促发展”理念,以乡土文艺创作团为抓手,在集镇村、后岸村等地组建“舞马表演队”、“传统娶亲”等乡土文艺团体6个,新培育乡土文艺骨干40多名。精心策划并打出了一套传统文化建设“组合拳”。将寒山子、范增、胡则等民间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理、收集,以道情、莲子行、小品等多种形式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共创作作品15件,演出近50场次,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吸引游客35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构建了服务发展与繁荣文化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一、组班子,重扶持,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量化考核指标。制定出台《街头镇组建村级乡土文化艺术创作团实施方案》和《村级乡土文化艺术创作团管理办法》,组建了镇、村两级乡土文化艺术创作团班子,专门负责创作团领导工作。就团队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程度、参与当地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与指导、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考量。要求各创作团每年创作不少于5个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并积极参加市县各级宣讲、文艺比赛。二是创新扶持举措。乡土艺术创作团活动经费由各村自行筹资,鼓励各村利用村企结对、部门联村活动,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和援助力度,确保创作团活动有序开展。同时提出了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优秀作品予以奖励,一等奖奖励2000元,二等奖奖励1500元,三等奖奖励1000元。三是培育重点团队。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原则,重点扶持集镇村、后岸村乡土文艺创作团。计划通过一年时间,探索打包好集镇村、后岸村模式,再以点带面辐射,根据街头各村的地理位置、特点有效整合,推出区域性创作团。目前,两村乡土文化创作团共有成员40余名,下设非遗组、戏曲组、曲艺组、舞蹈组、器乐组等,完成作品15件,演出35场。
二、搭平台,重创作,丰富文艺活动
一是搭建创作平台。为夯实创作团素源和源头灵感,除七彩文化长廊、亚父文化园提质外,新增建设十里黄茶谷、九遮梅园、金满坑景观建设等。集中优秀文艺团队不定期在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公益性巡回演出,目前已演出近50场次,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成为“群众创建、群众参与、群众享受”的阵地和载体。二是参与大型节庆。积极参加迎财神、亚父诞辰等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依托文化节庆活动宣传、推广、传承、发展传统民俗。目前,该镇已有亚父庙会、集镇迎财神、唱道情、桃花节、胡公庙会、新春晚会等一系列深受群众欢迎的活动品牌,每年能吸引35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三是加强文化交流。通过组织采风、研讨、征文、培训和比赛等活动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时代气息和街头风格的地方文化精品。由集镇村创作的廉政小品获得市反腐倡廉小品大赛二等奖,由集镇村创作的相声“五水共治为人民”和后岸村创作的小品“福满农家”包揽县“中国梦想 神秀天台”微系列宣讲大赛二等奖。同时成功创作全国气排球赛开幕式文艺汇演作品。
三、育人才,重培训,加强素质提升
一是完善人才档案。完善文艺人才档案,建立了文化志愿者信息资源库,按照分级管理、择优使用、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原则,凝聚群众文化人才,形成了包括招募、培训、使用、交流、表彰等的完整的工作体系。二是多种途径充电。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对各创作团进行“充电”。“邀请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湖南卫视、浙江经视等电视媒体对该镇特色民俗文化进行摄影采风。同时,组织文艺骨干到兄弟乡镇参观学习,观摩全县大型比赛等。三是强化指导服务。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定期下村实地辅导,指导创作团的创作和活动开展。邀请街头籍文化艺术名人担任创作团专家顾问,充分发挥各专业干部的传、帮、带作用。同时,指导创作团的作品创作,以提高创作团作品的艺术层次。目前,共举办培训11期,培训人员2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