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0月22日电(见习记者 陈丽莎)搭上竹架子,敲响小铜锣,发噱的言语,通俗的唱句,小热昏演员杜传富正用他一口地道的杭州方言演绎着独属小热昏的诙谐。在杭州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内,这一唱可吸引了不少围观群众。
“小热昏”是今年中国大运河庙会“民国风”的子活动之一。杭州位于运河最南端,因河而兴,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的盛景。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庙会在杭州举行,集中呈现运河沿岸独特的民俗活动、庙会文化。
一群穿着旗袍的女子走在小河直街的幽幽青石板路上,紧随其后的是一位戴着鸭舌帽的记者,他用相机记录着老街上的风土人情。着长衫、学生装的男男女女,各种民国风打扮的摊主,坚守民间艺术的剪纸艺人,叫卖着糖人、糖画摊位的手工艺人等,加之小桥流水人家的复古风味,置身其中,你会以为自己穿越到了民国。
在黑瓦白墙、古韵味十足的酱园内,杭州著名青年评书演员葛洁带来了关于大运河的专题评书——《大运河故事》。
已有19年评书经历的葛洁告诉记者,评书是一种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保留着中华民族的记忆,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风格。传统文化虽一度受到冲击,但放到现在,它依然有其生命力。
“很多人还是有情怀的。”葛洁这样评价自己的专题评书,并认为评书未来的市场很大,只要是与评书有关的事情,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做。
在同样洋溢着“民国风”的“匠人坊手工集市”,来自杭州的民间剪纸艺人陆川细心地为驻足的游客讲解着剪纸艺术。作为杭州非遗传承人谢新彪的亲传弟子,她一次次向记者表示对其师父的敬佩,以及作为非遗传承者中一员的骄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最早可考据到殷商时期。庙会现场,坐在竹编摊位前的张信对记者说,通过这样的展会既是向大家展示竹编工艺的水准,同时也让竹产品能更好地进入到生活中去,更好地让非遗与现实接轨。
庙会期间,小河直街还安排了许多非遗曲艺项目的展示环节,如小热昏现场表演,以及中国传统的杂技表演等。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读书用功,热爱小热昏。”一直为小热昏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杜传富表示,小热昏需要保护和传承,要从小孩抓起,而这四条正是他收弟子的条件。
据了解,除小河直街外,本届中国大运河庙会还设有运河天地、运河广场、桥西历史街区、大兜路历史街区、西湖文化广场、塘栖古镇等会场。
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庙会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市西博办、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运河集团、拱墅区政府、下城区政府、余杭区政府共同承办。(完)
中国大运河庙会进行中:看非遗赏民俗品民国风 -
杭州15:03 22.10.2016 浙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