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与“蚂蚁”共舞 金融创新重构杭州经济生态
12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9863.83亿元,同比增长13.87%,存款增速居全省首位。 至2015年末,全市企业在各类市场合计发债1062.7亿元,同比增长20.4%。 2015年,杭州市金融业累计实现增加值978.03亿元,占GDP比重达9.7%;同比增长15.2%,高于全市GDP增速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1.5个百分点。
可以说,当下的中国正从产业资本时代走向金融资本时代,产业转型和创业创新进程中,资本的作用愈发凸显。
作为长三角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杭州,为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更多可能,正力求以创新来释放更强的驱动力。
2015年,网商银行、网金社、浙民投等新兴金融机构陆续落户于杭;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集聚区等特色金融小镇在杭州集群;私募股权机构也在这里日升月恒……这一年,杭州新兴业态的金融势力渐成气候。
这一年,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也没闲着。他们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战略和移动客户端,充分利用新技术,完善服务功能,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逐步摆脱对营业网点的依赖,开拓自己的“云银行”之路。
金融创新,无疑是推动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而杭州,已成为这条路上的先锋队。这座城市里的金融机构,在盈利和同业竞争的驱动下,以大开放、大合作的方式,亮出了前所未有的转型诚意,努力去满足“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的金融需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风口上的奇迹。
存贷款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中国金融看浙江,浙江金融看杭州。而数字说明一切。
来自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杭州市金融业累计实现增加值978.03亿元,占GDP比重达9.7%;同比增长15.2%,高于全市GDP增速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1.5个百分点。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杭州的存贷款余额增速显著。12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9863.83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5413.32亿元,同比增长13.87%,存款增速居全省首位。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23327.95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011.12亿元,同比增长9.27%,贷款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不仅如此,为了强化签约机构融资保障,杭州市政府已与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等14家在杭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12月末,这1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向杭州市投放各类资金5622.25亿元,以158%的比例超额完成全年约定投放金额。
与此同时,杭州企业债务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至2015年末,全市企业在各类市场合计发债1062.7亿元,同比增长20.4%。去年以来,网商银行、网金社、浙民投、芝麻信用等金融机构陆续落户杭州,浙江物产集团财务公司、杭银消费金融公司于2015年12月开业,裕隆汽车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全市已有409家银证保机构。
积聚新兴金融机构塑造创新蓝图
2015年6月25日,网商银行在杭州开业。作为首批民营银行的试点,它是国内第二个开业的网络银行。
没有实体网点,仅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一切业务都在互联网上开展,一方面降低了银行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融资成本,从而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更多可能。
而杭州,也充分利用其区域优势和创新创业环境,吸引着一大批新兴金融产业。
2015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金融行业首次被提及,开启了新金融迈向资本市场的大门。而作为互联网金融高地,杭州也见证了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这里腾飞。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等金融小镇已获省政府挂牌。拱墅区运河财富小镇、萧山区湘湖金融小镇、富阳区黄公望金融小镇、桐庐县健康金融小镇等新一批金融小镇逐步成型。初步形成了“业态丰富、各具特色、集群共进”的杭州特色金融小镇发展格局。
杭州互联网金融创业气氛浓厚,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并形成了“一超多强,遍地开花”的大好局面。“一超”,即蚂蚁金服;“多强”包括挖财、微贷网、鑫合汇、盈盈理财等,它们代表了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的融合发展。
去年9月13日,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在西子湖畔宣布正式成立。首批加入协会的单位有50余家,成员覆盖了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P2P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等多类互联网服务模式,以及银行、证券、行业门户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同年9月29日,浙江互联网金融联盟在杭州正式成立。通过报名、调研、筛选、选拔等方式,两个组织目前共有百余家企业自愿加入,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金融机构。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李超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