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25所学校牵手主城区25所名校
大江东体制调整后,社保、教育等各项政策将与杭州主城区全面接轨。
对大江东市民来说,这次“全面接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即将到来的2015年中考。按最新政策,大江东区域内1600多名初中生,将参加杭州中考,可在杭高、学军等主城区高中入学。
这是难得的机遇,大江东市民可以享受主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但大江东的教育水平与主城区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加快大江东与主城区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均衡,这比政策全面接轨主城区来说更为重要。
12月18日,杭州主城区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教育互助共同体正式启动。主城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五大区教育局与大江东区域内5个街道分别签订教育互助结对协议书,主城区内25所名校,也分别“牵手”大江东25所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
牵手名校,加速融合
根据此次结对互助活动的方案,互助共同体组建之后,双方将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在“学校师资的交流和培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教学评价、学校德育工作、学校特色发展等十一个项目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其中也对一些帮扶作了具体规定。比如指导学校力争三年内为受指导学校至少培养2名学科骨干。受指导学校每学期要选派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1/3的教师轮流到指导学校听课、观摩、参加教研活动等。
杭州行知小学校长钱金林说,这次结对将突出资源共享、情感共融两大主题。
资源共享方面,双方将搭建起校级网络交流平台,还将开展教师互派、轮岗、网络授课,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等等。
情感共融,则更多在于文化的融合。这也得到了新湾初中倪勤国校长的认同,“学校结对,应该取长补短。”他也建议,大江东的学生可以到主城区名校体验,同时也可邀请主城区的学生到大江东体验沙地一日游,感受当地最具人文特色的沙地围垦文化。
师傅请进门,学什么?
“最先要学的,就是中考政策。”倪勤国说。
大江东教育全面接轨杭州主城区后,1600多名初中生主要有三种选择。其一,10%左右的学生有机会保送进入主城区前八所省一级重点高中;其二,20%左右的学生通过“直升生”模式进入职高教育;其三,剩余学生将参加杭州中考,与所有杭州初中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报读杭城27所高中。
但是,杭州主城区中考政策与萧山区有很大不同。比如社会、体育等科目的计分都有区别。另外,大江东学生对杭城高中也几乎不了解。
“与主城区接轨之后,必然有一个‘阵痛’的过程。”倪勤国认为,这个过程中,大江东的学生必须要转变观念,原来考试模式、学习的方式方法可能不能适应杭城的中考;家长需要转变转念,要对主城区的学校有更多的了解,还有孩子上学的路途、住校、学校的选择等等问题都要重新认识。
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马里松则认为,加快推进大江东与主城区教育的接轨,主城区25所名校与大江东25所学校结对,确实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而这种模式本身也是名校集团化的一个方向。能否在大江东探索出一种新模式,为名校集团化注入新的思维,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主城区25所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