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坚持“七个突出”石漠化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09.05.2015  13:38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8日电 近年来,大方县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紧紧依靠群众,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使过去的石山、荒山变成了如今的青山、金山。为全县石漠化治理工程树立典范。

        突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自2008年开展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以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了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负责工程的建设管理。克服县财政困难,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拨出专款,足额配套地方投资。把石漠化防治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对各相关部门和项目所在乡镇的目标考核内容,确保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各项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突出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工程。始终按照“一个目标,五个坚持”原则,即:按照以恢复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治理目标,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坚持科学防治、依法治理,坚持整合资源、集中连片治理,狠抓规划建设,综合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种草养畜、林药结合、农村能源建设等措施,既用好用活有限的工程资金,又确保治理面积达标,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为全县石漠化治理工程树立典范。

        突出分工协作,巩固治理成果。涉及工程建设的发改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中药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工程建设。发改部门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承担项目管理,其他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组织实施与本部门相关的工程项目,项目所在乡镇负责配合实施,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五年的治理工作中,在管好用好有限工程治理资金的同时,整合了“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三江源生态保护项目”及水土保持、农村安全饮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新农村建设等工程项目,在石漠化治理工程区大力实施,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对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巩固综合治理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突出结构调整,拓宽增收渠道。立足地方特色,把石漠化综合防治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促进产业化发展。全县累计在石漠化治理区域种植桃、李、核桃、板栗、柿子等经果林1745.8公顷,种植金银花、前胡、独活、牛蒡子、草乌等中草药1092.7公顷,林、果、药结合,解决了农民长期发展与短期收益的问题,有效巩固了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