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大战之后 杭州又来了“互联网大巴”
移动互联网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这一点,在交通问题上是最明显的。
继打车、专车、拼车等热门项目之后,杭州又来了一个新鲜玩意:通勤大巴。
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班车。
昨日,积累了150万杭州用户资源的实时公交应用——“车来了”宣布正式进军通勤大巴领域,并将杭州作为首发城市,已开通城区到城区、郊区到城区等100多条线路。
将在杭州推出100多条线路
对很多爱坐公交车的人来说,非常熟悉“车来了”,这是一款能查询公交车实时位置的手机APP软件。它不仅能提供公交车的到站距离、预计到站时间,还能显示整条公交线路的通行状况。用户通过它,能合理安排时间,免去不少等车时间。
这回,它玩大了,准备在杭州推出“通勤大巴”。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车来了”大巴事业部总监马程杰说,在去年下半年就预判到大交通领域将持续裂变,各种细分市场的机遇将逐一浮出水面,其中之一就是效率低下,维护成本高,需求采集较固定,运力远未充分释放,资源配置存在较大空间的“通勤大巴”市场。
何为“通勤大巴”?其实就是班车的概念,从某地出发直达目的地,其特点就是固定发车时间、中途无停靠。例如,一位用户家住杭州闲林某小区,工作单位在武林广场周边,小区本身就提供了班车服务,但在杭州除了部分小区和企业之外,这样的班车服务不光少,且只对小部分人开放。
据了解,“车来了”想把班车做成大众化产品,任何人随时都可以买票去坐。
记者进行了一番体验。通过“车来了”微信公众号,点击“定制大巴”进入,发现里面有100多条路线,比如富阳逸城到河坊街四宜路口、休博园西到水电新村、钱江新城万象城到和睦医院。
每趟班车的票价在2元—5元左右,且都是固定时间,部分不在高峰时段。
“我们是做实时公交的,通过大数据积累,会发现某条线路的公交车搜索量特别大,证明这条线路有开发班车的潜力。”马程杰说,与类似公交车线路相比,除了出发地和目的地一致外,班车和公交车走的线路完全不同,前者更注重效率。
马程杰告诉记者,目前的大巴线路都是固定的,今后将为用户提供定制服务。
“通勤大巴”市场会成下一个“蓝海”吗?
作为在武汉起家的“车来了”,为何选择在杭州首发新业务呢?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车来了”的实时公交应用上线两年多来,已拥有杭州用户15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用户有大巴路线需求。即便用户转化率为3%,也意味着每天有4.5万人有大巴出行需求。
马程杰说,通勤市场是个很大的市场,一线城市平均大巴车辆为2万,一线半城市为1.5万辆,二线城市则为8000辆左右。一笔账算下来,全国二线城市以上的通勤车辆达22万,每天往返两次,每辆车能保证30人运力的话,就有望出现2640万人次的市场。
这样的市场容量,让不少互联网企业开始留意,包括“滴滴快的”在内。之前,“滴滴快的”CEO程维就表示要打造一站式出行平台,其胃口可不仅限于出租车和专车市场。
“我们觉得‘滴滴’目前还要消化专车的市场份额,完全还没精力去做大巴业务,这就是我们的机遇。”“车来了”方面表示。
据了解, “车来了”不仅搜集城市内的闲散的交通需求,还把社会上各种大巴车、旅游车的资源进行了整合,这才形成了“通勤大巴”这个产品。
正常来说,城区包一辆大巴车的费用是七八百元/趟。记者粗算了一下,一辆车通过实际售卖车票获得的收益,最多不会超过100元。
没有投资机构在背后砸重金的话,真要做亏本生意?
“这里面的商业模式,我们暂时不好透露。”马程杰说。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这些社会车辆资源有营运资格吗?马程杰解释说,“我们和私家车变‘专车’不同的是,所有之前联系好的大巴车,都具备了相关的运营资格证。”
点击查看汽车频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