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不打烊 观众人如织
“每周一各展馆是闭馆的,但今天我们特意敞开大门,让潘天寿大展陪各位观众度过元旦佳节。”1月1日上午,随着第一批观众走进“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展厅,浙江美术馆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2017年是中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4日,作为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从北京移师浙江美术馆。开展至今已有15万观众观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厅中人流不断,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携老带幼,兴致勃勃地穿梭在各个展厅和不同的活动区域。
“我们专门从广州来。这次大展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太有意义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们,边观展边拿着速写本勾画线条。
“女儿喜欢画画,就趁元旦小长假带她出来开开眼界。”张先生一家来自北京,这次特意来杭州观展。小女孩指着潘天寿1961年创作的《抱雏图》说:“我喜欢这一张,回家可以学着画。”
“能亲眼看到先生的120余幅代表作,这个机会很难得。”观众李益民兴奋地说,静静地漫步展厅,眼前的每一幅作品,似乎都在讲述潘天寿精彩的艺术人生:在“高风峻骨”版块,可以欣赏到潘天寿成熟期的代表性巨作,领略潘天寿的“风骨”;在“一味霸悍”版块,可以欣赏到潘天寿作品的笔墨成就;在“奇崛明豁”版块,可以体悟到潘天寿在中国画章法上的创造和匠心;在“雁荡山花”版块,可以看到潘天寿“传统出新”创作之路的思想轨迹和实践求索;在“守常达变”版块,可以看到潘天寿在艺术创造上的传承和创新;在“饮水生涯”版块,可以看到呈现潘天寿生平、教育贡献和画学思想的档案、手稿等文献。
展厅一隅,许多观众望着两幅“巨牛图”啧啧称赞。牛是潘天寿重要的艺术创作题材,此次展览首次将潘天寿的两件巨幅水牛图合璧展出。一幅是潘天寿创作于1948年的《耕罢》,由宁海文物部门收藏。另一幅是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夏塘水牛图》,由潘天寿纪念馆收藏。
《耕罢》图中的牛背以泼墨和干擦为之,表现老牛身上泥、毛混在一起的状态。《夏塘水牛图》则用湿笔把劳动后疲惫不堪的老牛表现得生动形象。
“潘天寿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他对乡村怀有深深的眷恋。这两幅水牛图创作时间虽相隔十几年,但都表达了潘天寿对家乡和童年的情感。”现场看展的四川美院师生们感慨说,通过这两件巨幅画作,充分领略了潘天寿在创作上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精神。
“这幅画作宽2.65米,长6.85米,是潘天寿现存作品中尺寸最大的一幅。”观展的一位老者指着画作《光华旦旦》告诉记者,苍鹰劲松,山高水长,先生用雄浑霸悍的笔墨,古雅辉煌的格调,祝贺祖国的生日。题诗为《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1964年15周年国庆,为作卿云歌辞意颂之。”词意是:“吉祥的彩云烂漫无边,如同金带迂回舒卷。日月的光华普照,永恒的朝霞满天。”
据浙江美术馆主持副馆长应金飞介绍,展览同期还围绕“潘天寿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潘天寿的艺术问题”等主题展开了学术研讨会,同时举行了40余场公益教育活动。
“潘天寿美育教室”特别计划走入杭州的5所学校,将大师的美学理念传达给孩子们。同时,美术老师还来到浙江美术馆,开展潘天寿美育教室艺术公开课系列活动。
“和我一样,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参加艺术公开课。”小观众佳丽的爸爸告诉记者,趁着假期,让孩子们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