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激荡浙江大地

24.07.2015  14:55

        当前,创新创业的火炬已经燃起,这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制胜之举,是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如何盘活创新创业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调动大众创新创业热情?如何以市场活动和社会创造力的释放促进生产力水平再上新台阶、开辟新空间、拓展新天地,让创新创业的火焰在浙江大地上形成燎原之势?7月23日,浙江省召开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全省科技系统的厅、局长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催人奋进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图景。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省蔚然成风。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大力培育“创业新四军”,着力发展一批基于互联网的“众创空间”;贝壳社等14家众创空间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占全国的1/5;在全省范围实施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推进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取得初步成效,台州、湖州、温州、嘉兴、舟山、绍兴等大部分设区市出台了创新券管理办法,设立创新券的财政资金超过2亿元,企业和创业者申领使用创新券金额近千万元,全省共3147家创新载体、61217台科研仪器通过创新券运行系统向广大企业和创业者提供科技服务。我省被列入国家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7个试点省市之一。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建设,培育集聚一批天使投资人、创投机构和创业导师,为创新创业提供全要素、低成本的服务;不断加大创新券推广应用的宣传力度,改进科技云服务平台功能,完善“数据一网打尽、服务一步到位”的“众创”服务体系,推进“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围绕高新区等重点区域、科技型企业等重点对象,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努力当好科技“店小二”。

  杭州市科委主任阳作军:上半年,杭州市成功入围全国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之一;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计划,认定了第一批17家市级众创空间,其中14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与支持体系;杭州高新区设立1亿元的“创新型孵化器专项扶持基金”,携手各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符合区产业发展导向初创企业的投资引导;成立了杭州市众创空间联盟,打造“众创天堂”美丽样板。下半年,围绕国家“两区”战略,推动众创空间向高新区、产业集聚区、经开区、工业园区、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小镇等落地发展;进一步推进小微企业商事改革,加强对众创空间统计监测,强化政府购买服务;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多方面产品和服务;制定杭州市《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扶持政策向在杭大学生中的自主创业者倾斜。

  宁波科技局局长黄利琴: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创新型初创企业累计达到5629家。加大培育发展众创空间,认定了宁波市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等首期4家众创空间,认定了宁波市天使投资俱乐部等首期5家创客服务中心。下一步,将加快培育发展创新型、专业化的孵化器,力争全年培育发展众创空间(创客服务中心)11个,新增孵化面积10000平米;宁波市高新技术主业开发区计划到2017年新增建设众创空间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新集聚大学生、海外人员、科技人员等有梦想的创业者超过1500名,新增孵化新兴产业领域高质量创业企业数超过200家。整合天使投资、科技大市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创建“创客+投资+孵化”的新模式,并将于7月中旬正式开园;加快筹备总面积6000平方米的“宁波新材料众创空间”。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企业创新人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支持,力争全年新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1500家。

  温州市科技局局长徐顺东:温州市20个集合创客、大学生创业、互联网+、融资融智、产业基金为一体的众创空间正在加快建设,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吸纳科技、文创、“互联网+”、电商、新媒体等行业1000多个创业团队和小微企业入驻,目前首批项目团队已入驻;积极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为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服务,拟创新券1200万元,服务企业60000家次;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预算首期投入3000万元,用于参股建立科技创投子基金,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导创投机构和天使投资人,培育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

  湖州市科技局局长王志芳:湖州市新增入孵化器企业42家,在孵企业达556家;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正式开园,目前已入驻企业48家,拥有“国千”2人,“省千”2人,产生销售达8000多万元;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平台,支持各类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

  嘉兴市科技局局长邢海华:推动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推进“泛孵化器”建设发展众创空间的若干意见》,打造整齐划一的产业园区、星罗棋布的孵化基地与天女散花的创业作坊相结合的产业孵化与科技创业新格局,逐步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绍兴市科技局局长何建:绍兴市拟发放创新券1200万元,服务企业6万家;大力发展创新工场、众创空间等新j型孵化器,引导和鼓励国内资本与境外合作设立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引进美国硅谷创业孵化团队,建设慧谷信息技术产业孵化器。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为创业者配备“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的众创平台;深入实施“1151”培育计划,重点加强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全年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科技型孵化企业1000家。利用闲置国有财产推进“众创空间”“特色小镇”建设,完善创业孵化服务。

  金华市科技局副局长羊代平:金华市拟安排经费300万元支持创新创业。在毗邻金职院与湖海塘运动休闲区的优越位置建设“乐乐小镇”,目前已建成创业办公场地80万平方米,培育、引进企业620余家,从业人员达1.1万人,包含浙江棒棒科技创业园、1921文化创意园、赛伯乐浙江互联网创新中心、金华联冠信息科技产业园、北大(金华)信息科技园等14个科技园、创意园和创业园项目,2014年已实现税收1.54亿元,计划2017年基本建成。

  衢州市科技局局长徐须实:结合衢州市科技与产业现状,出台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经济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和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组建3000万元规模的创新引导基金,今年到位1000万元,受益企业达到16家,发放合作贷款5700万元;加强对企业的“面对面”辅导和“点对点”服务,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建立企业研发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

  舟山市科技局局长郭力泉:通过市科创基金、市级科研项目和“创新券”等支持方式对列入“科技创业企业”助飞计划的企业给予支持,三年内重点扶持30家“科技创业企业”,增强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后劲;依托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已向企业发放“创新券”61.3万元;探索构建“众创空间”,构建新型孵化机构,在海洋科学城打造面积约1万平方的“创客码头”孵化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空间;积极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加强财政资金引导,有效利用市科创园和科技创业社区等平台优势,推进创新资源共享,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领域培育初创企业、打造科技“小巨人”。

  台州市科技局局长鲍宗仁:台州市设立600万元创新券鼓励企业到各类创新平台和载体寻求服务。目前已发放创新券223万元,居浙江省第1位,我们的目标是服务企业3万家次,带动3万人创新创业;建设台州“众创空间”,进一步汇聚创业要素资源,吸引更多的知名科研机构,创新组织和人才来台州创业。设立台州众创联盟北京中心、上海中心和杭州中心,由其向“台州众创空间”提供人才、项目等创新资源支持,9月份正式运营;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和参与创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民间资本投资新兴产业,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丽水市科技局局长刘崇民:丽水市拟推动全市20家以上创新载体的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发放创新券600万元,服务企业1万家次以上;进一步加大对创业企业的信贷支持,拟设立规模为2000万元的丽水市风险池资金和5年总规模为5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充分调动大院名校力量,通过邀请浙江大学等8所省内外高等院校25名专家担任丽水市创新导师团,着力为我市12个产业生产企业和相关用户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义乌市科技局局长张根平:中关村异地孵化器是我局在北京打造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计划占地5000m2,投资7000余万元,旨在通过嫁接中关村科技、人才集聚优势,以项目注册在义乌、孵化在北京、产业化在义乌的模式,推动义乌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目前,已与鼎好电子大厦业主正式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基本确定清控科创为孵化器专业运营单位,并完善了孵化器建设方案,初步明确孵化器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下步计划发放1000万元创新券,促使企业开展科研持续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设立不少于3000万元的科技创业种子资金,以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方式给予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型初创期企业、小微科技企业、研究院、创新平台及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科技项目、英才计划项目、创新创业大赛优胜项目支持。

  会上,杭州、宁波、新昌高新区主要负责人也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时代呼唤创新创业,放眼时代搭建的舞台,创新创业已成为引领新常态、实现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浙江全省各地当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主动、协力推进“四个全面”在浙江的战略布局,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奋力开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在浙江的生动局面,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增添不竭动力,为建设“两美”浙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