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菜园大丰收后,如何分配成了考验孩子的教育问题
举着自己采下的黄瓜,同学们有一种比赛场上的胜利感。
这种大大小小一把摘的行动,让护园师傅很心疼。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对许多城里孩子来说,这不再是课本里的一句话,而是发生在眼前的事。
近年来,杭城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幼儿园挖空心思腾挪空间,在校园各个角落种上果树,开辟菜园,让一波波孩子加入种植的队伍,并亲眼目睹丰收的景象。
比起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丰收景象,这些收获的最终去向更耐人寻味。
这周二,杭州濮家小学笕新校区一群四年级小学生刚过了收获节。他们收获的,除了少量的水果萝卜、茄子,还有满满两筐黄瓜。学校菜园的丰收故事,就从一根黄瓜的经历说开去。
采摘时
孩子HIGH翻了
护园人心疼了
这根黄瓜,是下午3点15分,被一双肉嘟嘟的小手从黄瓜藤上揪下来的。这双手,属于濮家小学笕新校区四年级某班的一位大块头男生。他正在完成收获节的第一项盛事:采摘。
刚摘下来的黄瓜,没来得及放到不远处的篮子里,男生左手攥着它,右手又伸向了另一根黄瓜。他身边的小伙伴也如此,唯恐摘了眼前这个,摘不到下一个。一个个心急火燎,不小心被黄瓜皮上的刺扎到手,就咬咬牙喊一句:“我才不怕痛呢。”
与其说是采摘,不如说是抢摘——虽然今年学校种植园里黄瓜的收成不错,好些已长到孩子胳膊粗细,水嫩嫩的,相当诱人,但在孩子们的收获欲望前,还是显得数量少了。
濮家小学的种植园很大,除了菜园,还有鱼池和果园,总共1300平方米,但分到每个班就不多了。菜园分成了60块地,每块10几平方米,每个班承包两到三块。这些黄瓜就种在其中一块地上,在一个班30多个孩子面前,的确有些相形见绌了。
负责种植园的季老师说,笕新是个新校区,目前只有四个年级,等将来满员,每班可能只有一两块地了。
黄瓜没摘过瘾的孩子,又去隔壁那块地收割水果萝卜,顺便当起昆虫迷:“快看,七星瓢虫。”“哇,我这里有条蚕宝宝。”(其实是条毛毛虫)……大概是看得多了,女生成了女汉子,再恶心的虫子也不当回事。
5分钟后,一堆萝卜摆在了菜地边,最小的只有成人拇指粗细。
“哎,小的别摘啊,还没成熟呢!”“轻一点摘呀,当心弄伤叶子,弄伤茎!”就在孩子们争先恐后采摘时,学校专门请来看护菜园的吴师傅,心疼地皱起了眉头,还不时地向季老师求助:“再跟孩子说说吧,看,那根黄瓜茎都倒了。这么小的萝卜拔出来,不能吃,也是浪费。”
吴师傅的心疼,季老师都看在眼里,但他也理解孩子:“不是故意的,一来小孩子的力道控制不好,二来收获时刻,实在太兴奋。”
种植时
真正种菜的时间不多
懂菜的孩子家里都有“能人”
说起学校开辟这块种植园,最初是想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能力,丰富课余生活。可孩子们能摸到黄瓜这些蔬菜的机会,并没想象中多。
平时要上课,孩子们参与种植,只能利用一周一次的活动课,由班主任老师带着去。加上学校场地有限,种植园安在教学楼的楼顶,为保证学生安全,避免拥挤,无论是日常种植维护,还是采摘收获,都必须一个班一个班轮流。这样一来,一周一次的种植时间也无法确保。平常都是吴师傅在照料菜园子。
难怪不少孩子只熟悉自己班地里的菜,路过其他班的菜地都是一脸新奇:”这是什么菜?那个是番薯吗?有没有成熟啊?”
“种植维护的机会有限,所以哪怕就这么点菜地,每次轮到我们班去,我肯定会把全班孩子都带上,因为无论落下谁,都会很难过。”一位班主任悄悄告诉钱报记者。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沈蒙和 文/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