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变奏——新常态下的柯桥经济观察
赤橙黄绿紫五彩缤纷,东西南北中万商云集。柯桥,中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轻纺产品销售额占全国三成,可谓衣被天下、布满全球。
近几年,在纺织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柯桥比较早地遇到要素制约加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感受到结构调整的阵痛。
“纺织业占柯桥经济半壁江山,新常态下要实现新发展,绕不过纺织业转型升级这一深水区。适应新常态需要主动作为,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推动柯桥纺织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提质增效。”柯桥区委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今年1月至4月,柯桥区规模以上纺织业的利润和税金增幅分别达到25.8%和18.8%,新产品产值增长27.6%,新产品产值率25.3%,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
在纺织业的推动下,1月至4月柯桥区规上企业产值和销售增幅虽仅有3.3%和3.8%,但利润和税金增幅分别达到12.3%和15.8%。
今天的柯桥,依然是一座“布匹上的城市”。但面对新常态的柯桥,正在演绎多彩的变奏。
挣脱“红海”,走向“蓝海”
一米布能赚多少钱?
2010年柯桥人就算过一笔账:200家企业全年生产156亿米印染布,利润13.11亿元,平均每米布只挣8分钱——这“刀片般的利润”,深深刺痛了柯桥人。
近年来,柯桥以“四换三名”等转型升级组合拳为抓手,着力倒逼纺织产业改造提升。2014年全区纺织业完成投资151.88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设备投入占76.2%。
以印染布为例,柯桥2014年产量165亿米,实现利润28.5亿元,每米平均利润已经翻番。“未来几年,每米印染布附加值年均要提高10%以上。”柯桥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已连续举办了17年,成为国内三大纺织展会之一。观察柯桥纺织业转型升级,这是一个重要的窗口。今年春季纺博会上,1300个展位、35万款面料亮相,客商较上届增长9.5%;成交额52.58亿元,较上届增长9.3%。
纺博会上,柯桥企业展示的一批新型功能面料大出风头。“吉麻良丝”展出了走进博鳌亚洲论坛的汉麻T恤。董事长季国苗说,他对公司投入5000多万元研发出的新型汉麻面料很有自信,愿面向全球悬赏10万元,寻找抑菌指标可以超过它的天然纤维面料。
“柯桥纺织作为中国纺织业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近年来迈向中高端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对记者说。
在柯桥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上,并非只有传统纺织业孤帆远行。
近日,柯桥区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建设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2亿元左右资金,重点用于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企业技改投入、“机器换人”、智能纺织印染装备产业技术创新等各类示范建设。
6月8日,投资6亿元、年产2万台(套)的“梅轮电梯”自动化生产项目破土动工。昔日“为他人做嫁衣”,如今,“梅轮电梯”以自主品牌成功打入欧美、韩国等市场。与“梅轮电梯”同时开工的,还有“绿色集成建筑科技产业项目”等15个工业、服务业“双百亿”重大项目。
经济新常态下,柯桥企业正进行新一轮谋篇布局,挣脱低成本竞争的“红海”,通过转型升级走向高附加值竞争的“蓝海”。
打破“单色”,调出“七彩”
长期以来,柯桥人常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恨布不成衣”,意思是柯桥生产的面料利润相当微薄,远不及下游的服装企业。
“过去都是客户拿块面料来,让柯桥面料厂照着样子做,面料厂只能赚点加工费。”“网上轻纺城”总经理丁建军说。
这两年,情况已经大不相同。“面料设计师这个群体在柯桥已经培养起来了,越来越多的面料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成千上万种面料,客户想做什么,在这里一般都能找到合适的面料。”丁建军说,特别是互联网平台更打破了服装企业和面料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让面料企业更好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在柯桥,一个叫“瓦栏”的网上花型交易平台,集聚了国内外2000多名设计师在线提供设计服务,其中三分之二的人从未到过柯桥;线上展示交易的花型有20多万种,平台日均点击量超5万人次。“买花型,到柯桥”,柯桥作为全国纺织花型集聚中心的地位正在形成。
站上“互联网+”的风口,柯桥正成为“纺织创客”的乐园。
F5创意园、科技园、中国轻纺城创意园三大园区初步建成,已有336家纺织创意企业、2400多名设计师落户,平均每月设计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服务企业每月实现销售额10多亿元,并且以16%以上速度在增长。
在中国轻纺城,已约有九成面料商不同程度应用互联网,网上纺织经营户数量已大大超过中国轻纺城的实体经营户。今年前4月,“网上轻纺城”成交额超30亿元。在淘宝、天猫等平台上,家纺、窗帘销量一半来自柯桥企业;随着“巴鲁特”轻奢男装多次跻身阿里巴巴、京东商城销售20强,“百思寒”羽绒制品连续多年名列全网电商销售冠军,“柯桥服装”在网上声名鹊起。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结合,让柯桥传统纺织业打破单一色调,调抹出设计、电商、物流、会展、旅游等七彩绚烂的“2.5产业”,“纺织柯桥”正在走向“时尚柯桥”。
告别“黑色”,换来“绿色”
印染业上承织造、下接服装家纺,是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和轻纺城并称为柯桥纺织独步天下的“两条腿”。但过去为了赚印染布每米8分钱的利润,柯桥在环境资源方面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在传统印染企业,每印1米布要消耗12.7公斤水,柯桥每年生产156亿米印染布就要用掉2亿吨水,大约相当于20个西湖。
这种高排放、高能耗换来的增长难以为继。柯桥痛下决心,狠抓“五水共治”、“五气合治”,通过环境、要素倒逼,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这不是企业简单的搬迁扎堆,而是对整个印染产业的一次革命性改造。
迎丰纺织印染公司是第一家从城区搬到位于滨海的印染产业集聚区的印染企业。“这次搬家,我们和过去那种黑色的生产方式彻底划清了界限,连一台布秤都没搬过来。”董事长傅双利说。
为了这次搬迁,傅双利淘汰掉18万元一台的传统印缸,换成95万元一台的气流缸,每台定型机投资50万元增加废气改造装置,花120万元添置自动分缸包装机……
傅双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生产1吨布需要10多吨水,而现在只要3吨左右;以前用燃煤锅炉,不但天天冒黑烟,连堆放煤渣都得占10亩地,现在改用天然气,清洁又方便。“虽然设备投入成本增加了50%,但排放少了、能耗降了、人工省了,产品品质更高了,多投的成本三五年就能收回来。”傅双利说。
目前,柯桥已有52家印染企业集聚成40个项目,搬到印染产业集聚区,印染企业集聚度超过60%,到今年底将达到70%以上,后年要100%全部入园。
“印染企业集聚后,平均能耗下降5%以上,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中水回用率提高到50%以上,预计未来5年的减排任务可提前两年完成。”柯桥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还可腾出1.3万亩土地,用于发展纺织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同时,柯桥从2014年7月开始实施小微排污企业整治工程,全区小微排污企业关停近半,初步实现废气、废水达标排放,废渣、废油规范处置。
发展服务业,让产业结构进一步“绿色化”。柯桥将“服务业兴区”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引进旅游、商贸、生命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总投资80亿元的“东方山水”项目、总投资70亿元的“中青旅”文化养生项目等纷纷落地。目前,该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提高到41.7%。
在柯桥人的愿景中,柯桥要重回那个“空气清新、水体清澈、环境清洁”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印染柯桥”要变身“印象柯桥”……
当好“指挥”,奏响“和弦”
在引导区域经济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政府好比一支乐队的指挥,要舞好指挥棒,引导整支乐队围绕转型升级主旋律形成美妙的和弦。
从政府自身改革入手,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继2013年7月开启全省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试点,率先打造企业投资项目100天全流程高效审批新模式后,柯桥2014年继续深化改革,实施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的省级试点,由“承诺+备案”和事中、事后强化监管,替代了原先的审批模式,再次大大加快了投资项目在柯桥高效落地。目前,投资项目平均审批用时93个工作日,比原来平均的344天缩短了251天。
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各擅所长,相得益彰。柯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用好基金杠杆,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吸引更多有实力、有水平的管理团队和民间资本参与转型升级。6月2日,柯桥区与浙江天堂硅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合作成立柯桥区产业转型升级基金、产业重组基金,重点投向省七大万亿产业项目,符合柯桥区“服务业兴区”、“工业强区”两大战略的重点项目和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目标融资规模均达100亿元。
抓住机遇,引导企业紧跟国家发展大战略。“奥运鸟巢”曾让柯桥“精工钢构”蜚声业界。作为国内钢结构龙头企业,“精工钢构”在“一带一路”战略上已经先行,沙特吉达国际机场等多项海外地标性建筑工程均有其活跃身影。眼下,“精工钢构”正为沙特标志性建筑物——“帝王塔”加工钢结构。目前,柯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占全区出口总额的54%,仅轻纺城每天就有三四百吨产品经新疆发往中亚国家。
5月27日,“华通医药”在深圳证交所上市,这是柯桥区第17家上市企业。“华通医药”的首发上市,再次掀起了柯桥企业积极进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新浪潮。目前,柯桥有股改企业40余家、股改后备企业30家、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8家。“我们要抓住资本市场的良好机遇,积极主动地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引金融活水,助经济转型。”柯桥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