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画家笔下的西湖是什么样?

11.03.2015  09:55

在浙江美术馆内,来自四川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明清书画展品做记录。

西湖美景之云栖竹径。

    昨日一大早,当太阳露脸时,整个南山路就变得明媚起来。鹅黄的嫩柳配上红花,一片春意盎然。不过位于南山路的浙江美术馆7号厅内,此刻却丝毫感受不到外头闹猛的春色。昏黄的灯光下,四川博物院的安保部主任王行起,一脸严肃地用戴着白手套的双手,小心翼翼开启一个褐色的大木箱,里面是一卷卷用蓝色格子棉布套装好的古画卷轴,像极了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武林秘籍。事实上,这批由四川博物院珍藏的明清书画,确实是梳理中国美术史上明清书画各家画派的重要佐证。3月12日,就在明天,精选了60件精品的“神韵明清·四川博物院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就将在浙江美术馆揭开神秘的面纱。

     浙派武林蓝瑛师徒作品“回娘家

    本次展览以明末清初文人书画家为主体,上至明嘉靖时期书画藏书家、武汉汉阳知府的孙克弘,下至清光绪年间翰林院修撰的夏同龢,横跨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包括收藏巨子兼书画家项圣谟;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诸家;“清六家”之中的王翬、王原祁、恽寿平;巴蜀画家龚晴皋等名家。

    “这次展览有许多浙江籍画家的作品参展,像浙派武林蓝瑛仿吴镇山水,以及其徒弟陈洪绶的造右军典故,可以算是回‘娘家’了。”说起这批展品,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一脸兴奋,“这批明清书画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可以让大家对这个时期的画派以及美术史在梳理上有许多的启发。

    张大千为陈洪绶的画专门做了画袋

    为了这批作品顺利到达浙江美术馆,四川博物院的安保部主任王行起一行坐了14个小时的火车,人肉带到了杭州。交接过程更是仔细到家——一个虫蛀过的洞,一个折痕,甚至馆内的温度,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王行起甚至透露:“其中明朝陈洪绶的这幅右军拢鹅图,当年是张大千收藏,为了不让画作受损,张大千还专门用蓝棉布缝制了装画用的画套,并亲自在画套上写了备注。

    那么四川与浙江的书画历史有何渊源?对此,浙江美术馆学术部研究人员吴涧风解释说,四川的书画之盛始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中原各地翰墨高手先后入蜀,至五代间,后蜀设翰林图画院,形成绘画风气。”而浙江作为书画重镇,自吴越国开始,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出现了顾况、黄筌、贯休等绘画大师。明清之际更是形成“浙派”,以戴进为首的浙籍画家,以蓝瑛为首的武林画派群体,书写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壮丽篇章。

    乾隆年间《西湖胜景图册》再现西湖美景

    在这批精品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乾隆时期画家郁希范的《西湖胜景图册》,带领大家回到200多年前的杭州西湖。在这22页中,画家细笔绘西湖名胜景迹,包括“苏堤春晓”、“花港观渔”、“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柳浪闻莺”、“三潭印月”等22处西湖名景。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的“雷峰夕照”,200多年前在画家笔下是“雷峯西照”。“其实历史上各个朝代画西湖的作品很多,我们也会收集一些著名作品的照片,来和这组作品做一个对比。”吴涧风表示。

    画家郁希范其实老家在苏州,吴涧风说:“在册页‘断桥残雪’一页有作者题字:‘乾隆辛酉仲春客西湖摹古写十景于曲径花深处吴门郁希范。’从中可以看出,他是在杭州游玩时画了这个作品。”和八大山人、石涛这样的文人画派以抒发内心情感愿景不同的是,郁希范这种实景绘画表现得更为现实。只是又和西方风景画不同,画家的视点不同,“这种绘画视角来源于早期战争地图的描绘方式。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玫 实习记者 骆阳 文 记者 姜胜利 摄        编辑:实习生 吴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