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柯桥区多元化开展非遗工作创造县域保护“柯桥经验”
绍兴市 柯桥区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县(区)和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全区共有102个非遗名录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10个。现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66人、各级各类传承基地39个。“十二五”期间,该区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科学构建保护体系,创新完善传承体制,不断提升工作水平,逐步建立“优势项目引领、品牌项目扶持、濒危项目抢救”的多元化保护格局,走出了一条遵循非遗保护规律、彰显柯桥特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之路。2016年8月,浙江省“十三五”县域非遗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柯桥区召开,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陈瑶认为柯桥区在非遗工作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县域保护工作的窗口,值得学习借鉴。
一、全方位构建综合型保护体系,补齐保护工作短板
坚持依法保护,及时建立保护机构,开展项目评审认定工作,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项目丰富、梯次有序的四级名录保护体系,近1/3的保护项目认定了代表性传承人。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非遗专项资金,对各代表性传承人、各传承基地每年予以0.2万元-1万元的经费补助。2011年以来,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达1708万元,居绍兴市各县(市、区)首位。科学实施“传承五制”管理法,“三位一体”的传承工作得到规范运行。
二、高品质打造引领型文化名片,夯实地域品牌高地
以戏曲传承作为非遗保护的工作重心,致力打造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和绍兴莲花落两张传统文化金名片,夯实了戏曲高地,形成了人才高峰,催生了“柯桥现象”。通过“二次创业”工程,建立了团校结合的越剧艺术传习中心和以“创作、研究、演出”为方向的莲花落“三驾马车”传承机制,3人4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15位文艺工作者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群星奖,举办了专业化培育的国遗·绍兴曲艺传承班并成立小百花实验曲艺团(筹)。
三、多渠道搭建开放型交流平台,走活传承传播之路
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曲艺节和“曲苑芬芳”浙江曲艺优秀传统曲目传承展演活动,连续承办4届中国曲艺高峰论坛。2012年非遗馆开放以来,每年面向群众举办各类活态传承活动30余场次,受众人数12万人次。越剧和绍兴莲花落先后赴新加坡、德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及香港、台湾开展文化交流演出。王星记扇、绍兴黄酒等一批项目被选送到南非、台湾参展。
四、多维度建设融合型场馆阵地,拓阔展示网络触角
着眼活态、传习、共享的需求,2011年,率先在全省启动非遗场馆建设,投入500万元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为“我省县级区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非遗馆”,迄今已接待参观者12万余人次。绍兴宣卷馆、莲花书场两个国遗项目专题展示展演场所和湖塘街道香林村非遗馆、齐贤镇兴浦扇文化馆等5家村级非遗展示场所先后建成。做好“互联网+非遗”文章,在全省率先开通县域非遗网站、微信公众号,建成网上展示馆。
五、助推式发展特色型非遗产业,撬动非遗经济杠杆
深挖非遗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该区共有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浙江塔牌酒厂坚守黄酒酿制核心技艺生产的“手工冬酿”黄酒,年产4.5万吨,产值达5.5亿元,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王牌”。积极鼓励引导安昌镇挖掘师爷文化、传统商贸文化、百年酱缸文化,推动安昌古镇创建为全市首个省非遗主题小镇。另外,以非遗项目为主题元素的湖塘黄酒小镇列入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兰亭书法小镇等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