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荷三小开设木工课 老师不提醒规则 18个学生中10多人弄断锯子
戴着白色透明护眼罩、围着围裙,再加上一个坚毅的眼神,这是港片《使徒行者》高级卧底卓凯第一次出场的造型。昨天,18个同样造型的学生出现在采荷三小的专用教室,与卓凯不同的是,他们手上“折腾”的是一些木块。
这是采荷三小目前最红的地方——“木工坊”,目前的学员是来自三、四年级的18个学生,他们每周可以在此体验一堂木工课。现在最让他们得意的是,别班同学问起“木工技术哪家强”。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杭州小学一般会开设陶泥、剪纸、编织的手工课,像采荷三小开设的木工课还是比较新颖少见的。说起木工,总能联想到各类刀具、锯子,令记者惊讶的是,记者采访的家长们居然对这个问题并不担心,想要报名的学生更是超出了计划。
这个受家长和学生喜欢的新颖手工课“木工坊”究竟怎样?昨天下午,记者跟着18名学生现场体验了一把。
爱闹腾的男生在木工坊突然安静了
60多平米的教室放了两排桌椅,上面摆放着迷你版的锯床、钻床、磨床、锣床、铣床以及手持机床六类机器多台。记者走进教室时,感觉像是来到小车间。
现场所有机器的大小和功能都是专为学生特制的,尤其是锯床,执教老师杨磊轻轻地将手指移动至锯床的锯子,手指碰到锯子时,机器停止了运作。“软体碰到锯子,锯子不会伤手。”即便是如此,学校还是为这堂课配置了2名老师,保证学生的安全。
木工课开始之前,老师杨磊开始做简单示范。一个三年级的男生似乎有些坐不住,一会儿用手倒腾桌子抽屉里的道具,一会儿用手指拨动机器的零件,或者干脆拍拍隔壁的同桌。这么爱闹腾的男生,能完成好老师布置的任务吗?意外的是,开始动手操作时,这位男生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突然安静下来。他双手按着木块,慢慢地向锯子靠近,他的目标是用锯子锯四块零件,最后组装成一只公鸡。不过,因为双手用力不均导致锯子抖动,男生多次关掉电源琢磨双手的最佳用力程度。最后竟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任务。
这点让在场的老师也有些惊讶。“所有学生操作时都很专注。就连平时最坐不住的男生也不例外。”老师陈渊渊说,校长三年前就在琢磨开设木工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木工可以培养学生专注、安静的习惯。如果学生不够专注,在使用锯床锯模型时,很容易把模型弄坏,那他就没办法做一下步动作。
课堂很自由老师被学生打断多次
执教老师杨磊是一名科学老师,他执教的木工课特别“简单”“散漫”。一堂四十分钟的木工课,只有最早的几分钟是杨磊给学生做示范,其余时间则由学生自由发挥切割、打磨自己喜欢的造型。
记者在现场,耳旁一直充斥着吱吱呀呀的机器声,除此之外听到最多的就是学生突然蹦出“老师,出问题了”。学生出现的状况很多:不是有人把锯床的锯子弄断了,就是有人把模型公鸡的腿给锯断了。课堂前20分钟内,至少有五六名学生弄断了锯子,两名老师则不停地协助学生弄清缘由。
执教老师为什么不先把所有注意事项跟学生说清楚,防患于未然呢?是不是老师备课不足造成的呢?“这是我故意这么设置的。”杨磊告诉记者,他每次上课之前都会自己提早操作一番,并“假设”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之所以不把问题先列出来,并非刁难学生,而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观”。
杨磊的第一堂课上,18个学生有10多个学生都把锯床的锯子弄断了,部分学生还不止弄断过一次。这个问题杨磊自己也遇到过。“你们有没有发现锯子是怎么操作的?你们都是在做哪个动作时发现锯子断的?”当杨磊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们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反应最敏捷,当即举手说,“锯子是一上一下的,我是在左右转动木块时候把锯子弄断的。”杨磊告诉学生们,当左右转动的力度过大,使锯子某一面受力过大,以致将锯子给推倒了。杨磊所说的科学原理是力学,其实处处蕴藏于生活中。“如果我告诉他们不能这么做,或许不会有人弄断锯子,但却也不会有太多学生去追寻锯子弄断的原因。”
这是校长黄升昊开设木工课的主要原因。他希望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以间接培养出创造力、空间感,也能培养他们探寻真相的思维观念。这样的课程,不仅可以达到培养目标,还能成为学生喜欢学校的一条理由。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王贞颖 文/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