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多举措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是设立实务精英进课堂制度。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全面合作,开门办学,在让学生学到前沿知识的同时、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短板,拓展课堂教学的实务深度,扎实开展校企间协同培养,学校邀请银行行长、财务总监等实务精英走进课堂,担任学生实习、创业、就业方面的实务导师。对于需要实务知识的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由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的各行业高管进行授课,每门课程每学期安排两次活动。
二是实行分类培养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学校推进分类培养和分层教学改革,在金融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三个专业中推行分类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制定A、B两套培养方案,其中A类方案偏重学术型、注重通识教育,B类方案偏重应用型、注重实践教学;在《大学英语》《微积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课程推行分层教学,把新生分成A、B两层进行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
三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要体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前沿性、综合性以及本学科专业精神;实务型较强的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实务工作流程及文件;要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交汇、理性认识与实践经验结合、结论获取与过程经历并重的教学内容改革。
四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课堂研讨,提升学生课堂关注度;课堂教学采取讲授课和讨论课有机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自学并在课堂上互动检验的内容;实施优课优酬,每年落实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课堂教学创新;鼓励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通过互动教学、随堂测验、专业口试、知识众筹研习营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五是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各专业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对新生进行专业引导,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学科背景、发展方向和毕业去向;了解专业课程体系、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及课程与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关系等。各学院安排骨干教师和实务精英讲授该课程,并至少安排一次课讲授学业规划与管理。
六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变原有实验课程仅有验证、模仿、照搬的实验实训模式,将科研训练的模式引入实践教学,增加讨论、路演、提问和问答互评等方式,使学生在手脑协同、语言表达、行为礼仪、综合思维、PPT制作、文字写作等方面有所提高,改善学生脑手并用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