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谈2015年吸收外资情况

18.01.2016  18:50


    2015年,面对国际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商务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大力推动外商投资审批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各领域对外开放,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吸收外资规模稳步增长,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升。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指出,2015年我国吸收外资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吸收外资规模再创新高。 2015年,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575家,同比增长1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5亿元人民币(折1262.7亿美元),同比增长6.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非金融领域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36404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6423亿美元。



外资质量持续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5年,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投资强度进一步提高,单个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投资总额1530万美元,比2014年(1456万美元)增长5.1%。外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770.5亿元人民币(折7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61.1%。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452.3亿元人民币(折395.4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31.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继续增长,实际使用外资583.5亿人民币(折94.1亿美元),同比增长9.5%,占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23.8%,而钢铁、水泥、电解铝、造船、平板玻璃等国内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基本上未批准新设外资企业,有利于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程。外资并购交易日趋活跃。2015年,以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66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37.1%。并购在实际使用外资中所占比重由2014年6.3%上升到2015年的14.1%。



各项改革开放措施初见成效。 一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引资聚集效应凸显。2015年1-11月,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040家,合同外资4458.1亿元人民币,其中通过备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088家,合同外资3326.6亿元人民币,占比分别为84.2%、74.6%。扩展区域后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吸收外商投资占全市一半。融资租赁、科技研发、创业投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高端产业向自贸试验区集聚的态势明显。



二是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效果初现。北京市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放宽科技服务等六大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方面,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明确了141项具体任务。2015年,北京市扩大开放的六大重点领域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68家,实际使用外资95.5亿美元,分别增长10.2%和62.5%,分别占全市吸收外资总量的77.1%和73.5%;其中,金融、科技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5.7倍和14%,分别占全市56.4%和7.6%。



三是广东省借力自贸试验区和CEPA(《在广东省对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吸收外资大幅回升。2015年3月以来,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广东省对港澳先行开放领域投资设立公司,合同章程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加上广东自贸试验区运营,投资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2015年广东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5.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42.7%,超过217亿美元,其中吸收港资增长48.3%,吸收澳门投资增长222.2%。



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投资增资踊跃。 全球500强跨国公司继续在华投资新设企业或追加投资,所投资行业遍及汽车及零部件、石化、能源、基础设施、生物、医药、通信、金融、软件服务等,充分体现了跨国公司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和来华投资前景。德国奥迪、大众、戴姆勒、汉莎航空,意大利菲亚特,瑞典沃尔沃,韩国现代、起亚汽车、三星电子,日本电气硝子、普利司通、伊藤忠商事,美国英特尔、克莱斯勒、空气产品、礼来等跨国公司都在上述领域投资或增资,单项金额均超过1亿美元。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等高端功能性机构继续聚集。截至目前,外商投资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超过2400家。



外商投资企业对经济社会促进作用显著。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我国近1/2的对外贸易、1/4的工业产值、1/7的城镇就业和1/5的税收收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临安市商务局供稿 转载地址:商务部网站)